东西部教育协作·支教故事
“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几乎是从零开始的,基本得靠自己主动想办法推动帮扶工作,现在学校已有了很大变化。”2022年8月,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林永水前往贵州省望谟县,在望谟县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望谟职校”)担任校长,目前已在当地帮扶一年多。
为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2021年惠州市与黔西南州两地教育行政部门通力协作,通过结对贵州省黔西南州乡镇多所学校来开展帮扶工作。林永水作为惠州市教育人才帮扶团队的队长,他主动担任建设望谟职校的重担,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帮扶工作,帮助学校按下了发展的“快捷键”。
望谟职校学生参加“粤黔协作·五月花开”艺术节活动。 受访者提供
壮大师资队伍,从“输血”变“造血”
“当初学校几乎没有师资,原来的老师都回流到中小学去了。”林永水介绍,由于学校是企业办学,原有教师基本都被分配出去,教学工作难以开展。直到去年9月才转为政府办学,教师队伍才得以重建。林永水说:“学校共有三批教师队伍,第一批是从全县抽调41名中小学教师,随后抽调36名教师作为第二批教师队伍,主要教授基础课程。最后学校公开招聘了14名教师进行专业课教学。”
解决完教学难题后,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林永水需解决的难题。对此,帮扶团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推动教师队伍转型,及时启动“青蓝工程”,让帮扶团每名成员与望谟职校3名以上中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并与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对接,分批派出专业教师跟岗,邀请骨干教师进行线下指导,推动教师转型,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时,帮扶团通过建立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共享网课课件等方式盘活教学资源。目前已完成培育“双师型”教师81名,占比提升至79.4%,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创新办学模式,畅通就业升学通道
在校期间,林永水积极探索“3+2”办学、“3+3”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打造“1+2”联合培养“广东班”,贯通东西部资源,打通升学壁垒。林永水表示,学校每年选送50名学生前往惠州对口职业学校公费就读,在毕业当年可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职教高考实现升学梦,今年已有262名学生被高职院校录取,升学率达74.2%。
在望谟县,部分贫困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难以负担学费,时常出现辍学的情况。林永水在了解情况后,发动全校班主任主动了解学生情况,争取让他们完成课程,获得学历。此外,林永水还对接惠州市企业,为学生设立奖学金,对困难家庭给予一定帮助,为他们排忧解难,他说:“只有读完中专,才能走出大山,获得更好的工作。”
“由于望谟县是布依之乡,我们通过开设具有当地特色的专业课,以便更好地传承当地非遗文化。”林永水介绍,学校现已开设地方特色专业民族服饰与饰品重点特色专业,设置布依糠包创意制作、民族服饰制作等特色课程,同时优化设置美容美体艺术、电子商务等9个专业。
就业方面,望谟职校充分发挥组团帮扶的优势,引入广东的“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模式,将学校的毕业生输送到企业进行锻炼实习,之后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签订就业协议。林永水透露,之后学校计划开设电商实训项目,应用于实训教学与实习工作,希望通过直播推广当地特产与文化。
经过一年的努力,望谟职校整体建设取得实效,教学质量、学生素质等各方面获得提升。今后惠州市将继续与望谟县开展教育帮扶工作,促进资源互通,推动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惠州日报记者钟玮 见习记者刘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