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上,罗浮山景区等6家首批单位获授“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基地”牌匾。
据了解,罗浮山自古就有“岭南第一山”“百粤群山之祖”的美誉,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被道教尊称为第七大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是中国道教岭南教派及岭南中医药文化发源地。东晋著名道学家、医药学家葛洪,携妻隐居罗浮33年,修道炼丹,采药行医,著书立说,一生完成著作60余部,尤其是医药学方面的典籍造福了世人千年。其中,葛洪在罗浮山编纂的《肘后备急方》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疗“急救手册”,一剂“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启发了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并因此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近年来,罗浮山注重以“旅游+康养”“旅游+文化”为中心,依托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发挥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优势。近年来,第三届、第五届、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和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先后在罗浮山举办。四次大会规格高、境界高、水平高、效益大、影响深,是我国中医药界顶级学术会议,吸引了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及国内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罗浮山论道中医与科学,弘扬青蒿素精神、传承创新中医药、共促人类健康。同时,成功举办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全国扁带精英赛、首届鲍姑文化节、首届帐篷节暨电音节、千人太极、盆菜宴等一系列大型活动赛事。
“葛洪因罗浮山而仙,罗浮山因葛洪而名”,葛洪是罗浮山的灵魂人物。为提升葛洪文化的宣传展示效果,罗浮山狠抓葛洪博物馆多媒体展示升级改造、朱明洞景区中草药科普研学游路线和研学配套实验室建设、罗浮山历史文化挖掘利用等项目,传播中医药文化、葛洪文化;持续挖掘罗浮山历史和人文特色,加大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积极打造罗浮山“粤岳”研学新课程体系,具体包括“邂逅中医大咖”“百草油的秘密”“诺贝尔奖之旅”等中医药文化精品课程,为罗浮山研学旅行新业态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开展文化大讲堂系列专题,邀请了省内各大高校、文博单位以及惠州本土文化学者为景区职工从多方面讲授罗浮山葛洪文化、中医药文化等相关优秀历史文化,讲好罗浮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罗浮山,为罗浮山代言。
中药圣山,养生福地。起笔“十四五”规划,广东省将着力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罗浮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首选之地,将紧抓发展机遇,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建设国内一流景区。
记者:李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