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扎根惠州十七年 用心打造百年店
宏凯鞋业引入智能化生产技术推动产线转型升级
公司创立44年,来惠设厂17年,位于惠城区水口街道的宏凯鞋业(惠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凯鞋业”),是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长寿鞋企”。在不少消费者眼中,真皮材质的鞋子用料上乘、款式高档、质量可靠,是购买的优先选项,这也正是宏凯鞋业数十年来不断耕耘的产品品类。
“我们专注于制作真皮材质的鞋子,主打产品是真皮女鞋。”宏凯鞋业总经理王伯扬介绍,真皮是宏凯鞋业立足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行稳致远的根基。
宏凯鞋业(惠州)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惠州招商精神令人动容”
宏凯鞋业始创于中国台湾。1979年,董事长王兴华在台北县三重市(今新北市三重区)建立了宏凯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离不开机遇,机遇又与时代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初,恰逢改革开放的浪潮,此时的宏凯鞋业,急需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在几番考察和权衡之下,宏凯鞋业在大陆的首个生产基地落户深圳宝安。
自打立业伊始,宏凯鞋业便有清晰的品牌定位,那就是坚持做真皮面料鞋。世纪之交的中国,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大家对中高档鞋子的需求也呈现上涨趋势。因此,宏凯鞋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产量和销量持续走高,也使得他们面临着土地和规模亟待扩张的问题。
便利的交通、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丰富的市场资源,新厂区的选址,宏凯鞋业还是倾向于在珠三角地区。2003年至2004年期间,在董事长王兴华的带领下,公司先后考察了深圳、东莞、惠州等20多个地方。而最后,是惠州受到了这家台企的青睐。
“选择落户惠城区水口街道,绝对不是偶然,而是基于我们的慎重考虑。”王伯扬说,在了解到企业有意落户后,惠城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了一系列积极而有效的支持,帮助他们高效率地办理好相关落户手续。引用董事长王兴华的话,“当地政府的招商精神令人动容。”
转型升级打造“百年老店”
一扇书写着“山海关”字样的拱门,将生产区和生活区划分开。道路两旁,则是精心设置的风雨长廊,为员工上下班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记者来到宏凯鞋业惠州厂区,能够明显感受到在细节方面的种种用心。自2006年投入使用以来,这里已经逐渐成为公司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据了解,宏凯鞋业去年产值突破3亿元,出货量达三百余万双。取得这样的成绩,源于企业不断地坚守本心和转型创新。据了解,除了坚持选用来自欧美等地进口的牛羊皮做面料,在产品制作上宏凯鞋业还广泛运用了手工工艺。“质量不仅源于材料,还源于工艺。而工艺,则离不开人的作为。”王伯扬介绍,一双鞋在冲裁、针车、成型等环节上,仍然离不开手工。但手工生产,安全性和精确性始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宏凯鞋业在近些年相继引入红外线校正、自动剪线、3D设计等智能化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工厂制鞋水平和效率。以红外线校正为例,它作为一种辅助功能介入到生产设备中,能够快速识别出手掌与设备是否保持安全距离,这样既可以保证员工免受机器伤害,也能够提高生产的稳定性。
在宏凯鞋业的销售版图中,海外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近些年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海外出货量出现下滑趋势。为此,公司另辟蹊径,通过“转战”线上渠道,发掘国内市场更多的可能性。王伯扬说,他们于2021年开始涉足线上销售,并成立了20余人的团队。经过两年多摸爬滚打的探索,直播间从无人访问到人气日渐上涨,带货效果也在一天天提升。
主动适应、主动转型、主动作为,成立于1979年的宏凯鞋业,既品尝过传统产业红利期的甜头,也面临过市场大浪淘沙的重重考验。而如今,在新时代消费需求和模式的驱动下,他们依然在不断地“修炼内功”,为打造制鞋业“百年老店”继续拼搏。
惠州日报记者陈相成 通讯员岳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