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日子里,总会让人缅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老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他曾4次来惠,考察杂交水稻试验田和粮食生产情况、超级稻种植情况等。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践行是最有力的传承。致力于推广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来到惠州龙门、惠阳,与当地企业合作,带动村民种植绿色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传承延续袁老精神和“禾下乘凉”梦,推动惠州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陇上谷满,岁月生香。
袁隆平团队助力惠州种植水稻增产增收。(采访对象供图)
隆平农场龙门基地种出优质大米
走进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龙门县云鹏双丰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全智能控制的生产车间里,金黄色的稻谷经过全自动加工生产线和包装生产线,变成一袋袋“袁隆平大米”。
“袁隆平大米”生产线。
“袁隆平大米”外包装上,印有国潮风图画,高山流水中的农民耕种在田野,配有广告词“吃饱吃好”和产地“隆平农场龙门基地” ,一款高品质的大米,从龙门发往全国各地,走上人们的餐桌。
隆平农场龙门基地是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部分,而龙门县云鹏双丰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该产业园实施主体。该公司董事长刘俊鹏一直希望把更多的优质的龙门丝苗米送到千家万户。
“一次机缘巧合,我们了解到袁隆平团队在推广袁老‘“吃饱更要吃好”’的理念、在全国寻找优秀的产粮区,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对接,并向他们介绍了龙门水稻种植环境及自然条件。”刘俊鹏说,后来,袁隆平团队多方考察,将龙门县龙田镇邬村纳入首批“隆平农场”选址。
2019年,龙门县云鹏双丰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正式在龙门县龙田镇邬村设立隆平农场龙门基地,种植“袁隆平大米”。该水稻种植基地,也是全国三个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之一。
隆平农场龙门基地种植的“袁隆平大米”以丝苗米为主,双方围绕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要求,在种植、品种、技术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保证“袁隆平大米”具有更高、更稳定的品质。目前,该基地种植“美香粘2号”水稻,种植面积约300亩,亩产达800斤左右,在产量与品质有了显著提升。
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惠阳撂荒地变示范基地,专家全程指导种稻
同样,在袁隆平团队的指导下,惠阳区秋长街道官山村也享受到了增产增收的喜悦。
“自引进袁隆平团队以来,我们的水稻种植和产销情况都有了显著的改善。”惠州市山湖拱秀实业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张乐说道。
去年开春,官山村湖秋忽村民小组与惠州市山湖拱秀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引进袁隆平院士深圳创新团队,共建袁隆平院士深圳创新团队成果示范基地,实现村里约150亩农田全部复耕复种。
来自袁隆平院士深圳创新团队的技术员,从水田平整、播种育苗到后续的施肥、收割、晾晒等环节,全程线上、线下指导,实现科学种稻。
原本撂荒20年的水田,播下了“科技”的稻种,慢慢地,稻田里窜起绿油油的水稻,结出了金灿灿的稻谷……稻田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去年至今,团队通过指导农户种植高产、高抗性、高品质的水稻品种,指导实施一系列创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水稻亩产1200-1500斤,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生产出来的大米,在市场上也颇具竞争力,广受大众欢迎。总体来说,水稻产销情况呈现出积极的增长趋势。
在水稻种植、生产的过程中,袁隆平团队不仅提供了种植方面的技术支持,还积极与公司团队合作,开展培训和技术交流。专家定期来访,与公司员工分享最新的农业科技和最佳实践,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袁隆平团队的加入,为我们注入了新的动力和信心。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对我们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们的参与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在农业领域不断前进的信心。”张乐说。未来,他们将继续与团队合作,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水稻种植技术,还计划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开发更多的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
稻田与官山村百年围屋拱秀楼相映成趣,好一幅乡村振兴的和美画面。(采访对象供图)
农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这就需要发展现代农业。袁老在惠考察时曾建议惠州继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走出一条具有惠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如今,在山清水秀的官山村,每到水稻即将收成的季节里,青黄相接的稻田与村里百年围屋拱秀楼相映成趣,好一幅乡村振兴的和美画面。
在袁隆平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下,惠州市山湖拱秀实业有限公司积极推动农旅项目,以丰富农业体验和吸引游客,以农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
公司依托本村建筑物资源,打造水稻博物馆,规划已通过三轮设计审稿,馆内设计提供了一个展示水稻种植历史和技术的场所,让大众更好地了解传统农耕文化。农耕研学体验项目也同步开发中,开发期还吸引了学校和社区团体的参与。此外,正开发农场周边的餐饮和民宿设施,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通过农旅融合,促进农业旅游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更好地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开辟专区纪念袁老,传承推广袁老精神
在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龙门丝苗米文化体验馆内,不仅可以看到“袁隆平大米”产品展示,还可以看到袁隆平超级水稻的模型展示和展板介绍,该馆还设立了袁隆平的展示专区,袁老的雕像安然矗立,手持稻穗,目光深邃地凝视远方。雕像背后是水车和浮雕拼图,间有田野图案,将袁隆平躬耕田垄、科研攻坚的瞬间定格,引人注目和遐思无限。
龙门丝苗米文化体验馆。
“我们公司入驻产业园、在投产前,曾邀请袁老前来参加开园仪式,他答应了,没想到他先走一步。”回忆起与袁隆平团队的交往,龙门县云鹏双丰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罗丽金感慨地说。
“我们从小对袁老的认知从课本开始,‘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对他是充满无比的敬佩之心。”作为“新农人”,刘俊鹏认为,努力将龙门隆平农场建设好,不断优化技术,种植出更好的水稻,是对袁老最好的纪念。他和公司将继续秉承袁老的精神和“禾下乘凉”梦,踏踏实实去种好每一份田,以务实的精神做好每一个工作环节,同时,加大科研的力度,用科技的力度推动粮食的增产赠收,加大加工的投入,保证产品的质量,将袁老的精神传承推广。
统筹 惠报全媒体记者陈春惠
文字 惠报全媒体记者侯县军 香金群 陈春惠 通讯员李俊鹏
图、视频 惠报全媒体记者罗剑业 (部分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