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公安今年来成功救助轻生人员等困难群众20余人

原标题

“快上一分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

惠州公安持续深化“四个一”体系建设应用,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快上一分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午夜时分,一场“生死救援”正在惠州大桥上演:惠州公安110通过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巡查发现一男子在桥上意欲跳江轻生,便立即将救援指令下达给事发地周边执勤警力。

  随后,惠城区公安分局江北派出所、巡警、水上派出所等警力快速反应,先后抵达事发现场。耐心劝导、合力救援……前后用时不到10分钟,便将该男子成功救下,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近年来,惠州公安持续深化任务一张表、指挥一张图、管控一张网、勤务一套机制“四个一”体系建设应用,科学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各部门各警种协同作战、快速反应及应急处突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统计,今年以来,惠州公安快速反应、协同作战,成功救助轻生人员、迷失老人等困难群众20余人,充分展现了惠州公安铁军尽职为民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惠州公安坚持常态化屯警路面,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快速反应,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10月26日晚11时20分许,惠州公安通过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巡查发现,在惠州大桥上,有一名男子站在桥沿上,意欲跳江轻生。见此情景,值班民警立即将救援指令下达给辖区派出所、水上派出所和周边执勤巡逻警力。

  “当时,我和同事正在云山西路上巡逻,接到指令后马上赶到事发现场,用时也就1分钟左右。”惠城区公安分局江北派出所民警黄海涛回忆起当天的救援场景仍激动不已。

  黄海涛抵达现场后不到5分钟,江北派出所副所长王濛、特巡队员卢志军、曾惠庭,以及水上派出所等10余名警力先后赶来。大家发现男子情绪低落,精神几近崩溃,且身体已翻到桥梁护栏外,现场情势非常危急。

  “兄弟,你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我们会帮你的!”处警人员一边封控桥面、疏散围观群众,一边组织警力即刻展开救援。一组队员继续与男子沟通劝导,吸引其注意力;一组队员则悄悄靠近,寻找时机。同时,水上警力也已准备好,参与协同救援。

  不久,王濛瞅准时机,乘男子不备,飞扑上前将其死死拉住。为防止手滑发生意外,卢志军、曾惠庭迅速用手铐锁住该男子,另一边铐在民警手腕上,黄海涛则直接翻到护栏外面,用身体紧紧托住该男子。最终,该男子被大家合力救下,前后用时不到10分钟。

  应对紧急突发情况,关键是快速反应、有效处置。10月30日下午5时许,两辆小车在市区江北云山西路发生交通事故,车主发生争执进而出现推搡举动。

  5时2分许,惠州公安通过可视化平台巡查发现后,立即将相关指令下达给辖区派出所和街上巡逻警力。5时4分许,派出所和巡逻警力抵达现场,成功将两人分开、劝导,及时有效化解了一起矛盾纠纷。

  机制保障,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可视化巡查及时发现警情,各部门警种协同快速处置,将安全隐患消除在了萌芽状态。”据介绍,惠州公安持续深化“四个一”体系建设应用,已形成横向融合、纵向贯通、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情指行一体化工作闭环。

  在惠城区,惠州公安围绕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等区域,科学划定20个“1、3、5分钟快速反应圈”。按照人民群众在哪里,警力就在哪里的原则,科学设定69条日常巡线,实现巡逻防控“到边到角”,做到路面警情“即发生、即发现、即处置”。

  同时,全区建成了1228个最小应急单元,学校、小区物业等安保人员配备可视对讲机,实现最小应急单元“一分钟自救”能力向发现预防能力转变。

  今年9月一天晚上,惠州公安110接到市区一家商场物业报警电话称,在商场负二层发现一名到处乱跑的小孩,物业人员找不到其家人,只好报警求助。

  接警后,110当即把小孩相关信息推送给商场周边巡逻警力及最小应急单元安保人员。不久,附近小区安保人员反馈,有一位女子正焦急寻找自己的小孩,基本信息与走失小孩高度吻合。全程不到5分钟,孩子就得以与家长团聚。

  记者发现,在惠州公安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上,一旦平台巡视发现警情,该平台就会自动以事发地为原点,相关指令会快速下达给最近“同心圆”责任区域内巡逻警力,联合作战等勤务保障机制同步发挥作用,为各类案事件快速处置提供实时支撑。

  原来,除优化勤务布局、做实“任务一张表”,屯警路面、守牢核心“点”外,惠州公安还依托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智慧新警务等平台,主动摸排发现问题,有效解决现场警力“看不到、看不全、看不清”的问题,不仅方便指令及时准确下达,还有利于各部门各警种联合作战,实现“指挥即处置”,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的管控力。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通讯员惠公宣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