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电力赋能“海陆空”织就绿色交通网
南方电网惠州供电局多措推动交通用能绿色转型
近年来,为助力完善惠州市海陆空铁立体化交通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在增强当地吸引和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能力的同时,满足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南方电网广东惠州供电局(以下简称“惠州供电局”)创新绿色电力应用场景,保障“海陆空”重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绿色用能项目落地见效,多措并举推动交通用能绿色转型,形成可复制的支撑城市绿色发展的“惠电经验”。
港口岸电推动海上码头“油转电”变革
“‘油转电’用能方式的跨越,让我们在降低用能成本的同时,也解决了能源的不可再生问题。”惠州供电局客户经理上门走访惠州港业股份有限公司时,项目负责人难掩激动之情,与客户经理分享了公司的绿色码头故事。“自港口岸电投运以来,每年预计可实现船舶‘油转电’219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0917吨。”这是惠州供电局服务的首个大型港口码头“油转电”的实践。
位于大亚湾的恒力惠州通用码头,是PTA年产能居全球首位的恒力集团建设的外运码头,去年新建两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可同时兼靠三艘1.6万DWT PTA专用运输船。自投运以来,客户反馈码头用能成本居高难下,希望惠州供电局帮忙出谋划策。惠州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大客户服务班应用“客户走访用能管理系统”创新程序,整合客户送电一年来的海量数据,输出客户用能分析报告,并主动分享惠州首个大型港口岸电“油转电”经验和首个“绿色港口”光伏发电经验,为客户算清了一笔用能账。据悉,在不久的将来,恒力有望成为惠州第二家朝“以电代油”港口用能变革模式跨越的客户。
“光储充”一体化为陆地打造零碳“加油站”
走进惠大高速旁的元山服务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光伏板,这是惠州首个应用于高速服务区的大型“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相较于其他“光储充”充电站,元山服务区项目服务范围更广、容量更大,共配置480千瓦超级充电堆2套,同时配备12个快充及超充充电车位,光伏并网容量共计706.2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00万度左右,基本能消纳整个服务区每年82万度电,不仅能供服务区生活用电、充电桩充电,还能用于电池储能、余量上网,实现绿电平衡。
相较于传统充电桩,“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模式的核心作用在于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吸收谷电,并在用电高峰时期支撑快充负荷,同时配合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补充,实现电力削峰填谷,有效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实现“1+1+1”大于“3”的效果。
据悉,针对元山服务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惠州供电局快速受理新增1600千伏安充电桩用电报装及光伏并网需求,仅用3天时间便完成了现场勘查、设计图纸审核和制定供电方案等工作,并于9月15日提前22天完成并网接入,成为惠大高速公路上首个具备电动汽车充电功能的服务区,解决了新能源车主的远程旅行焦虑,为临时停靠元山服务区的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零碳“加油站”。
今年,惠州还计划在惠龙高速、惠盐高速、广惠高速东延线4对服务区建设8座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网),为全市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更多应用场景和示范项目。
机场充电桩快办为航空候机电车出行续航
“今年,在惠州机场飞行区规划扩建阶段,我们通过政企联动和客户走访,提前获取机场扩建用电需求,全程协调跟办项目开展进度。”惠州惠阳供电局业扩管理专责陈剑权说道。
据了解,惠州机场近年来客流吞吐几近饱和,根据惠州市综合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此次扩建工程除站坪扩建外,还包含30个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投运。面对重大交通枢纽扩建挑战,惠州供电局紧急成立供电服务专班,提前介入,帮助机场梳理短期、长期用电规划。在前期紧密跟办和“一键出图”创新成果应用下,仅用10秒便完成供电方案系统接入图的绘制,而在传统人工绘图模式下平均用时约为30分钟。“你们还细心帮助我们梳理区分不同用电类别,让我们充分享受充电桩峰谷分时政策及免收基本电费政策。拿到供电方案时我非常满意,当下就开始走签订流程。”机场项目部有关负责人陈先生说,得益于多方高效协作,该项目比原计划提前20天完成,实现新增2000千伏安站坪扩建及1250千伏安充电桩方案的答复与签订。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惠州供电局还前置开展图纸审核、竣工自检,如期按时进行计量物资、并网计划等投产前关键事项的申报,力争实现客户受电工程竣工接电一次性通过。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运输则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服务性行业。放眼全市,交通网络内畅外联,除港口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外,不少基础建设项目也紧跟国家“双碳”目标,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方向,陆续创新人们绿色出行方式。如今,绿色已经成为电力服务交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促进海陆空客货运效能提升的同时,也为全市绿色出行作出了积极贡献。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李燕辉 黎凯燕 陈凌 曾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