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粮食安全持续加强监督
全市撂荒地复耕复种面积累计超10万亩
近日,在龙门县龙田镇旧梁村,500多亩晚稻颗粒归仓。今年,该村这片曾经的撂荒地被农业公司承包,用于种植水稻、玉米、莲藕等农作物,有效盘活了旧梁村850亩土地资源……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组织调研组多次走进田间地头,对我市粮食生产、耕地保护和利用、耕地撂荒及水利设施状况、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深调研,依法开展监督。
据悉,截至2023年10月,全市累计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超过10万亩,完成种植草皮专项整治235.25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
今年8月,芦州镇撂荒地复种水稻长势喜人。
使用无人机随机巡查耕地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惠州市近年来把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作为稳定粮食生产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扎实有效推进。2022年,全市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5.535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3.87万亩的目标任务。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关注粮食安全问题,采取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调研、执法检查、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回头看”等形式,围绕粮食安全问题,持续监督,久久为功,全力推动我市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上半年调研及暗访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以农村现状为例,对我市耕地利用、粮食生产,尤其是耕地撂荒问题形成原因、如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介绍,6月至10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围绕“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解决耕地撂荒问题”进行深调研。
调研组认为,土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耕地撂荒问题的关键,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加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为此,调研组提出在全市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等意见建议5条。
无人机在空中穿梭,对耕地进行随机巡查……9月至11月,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我市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意见情况进行“回头看”,联合市自然资源局、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带上GPS遥感定位仪和无人机,对五个县(区)耕地撂荒、“非农化”情况、复耕复种情况等进行随机暗访,并制作了监督工作纪实片。
今年4月,惠东县宝口镇五一村复耕复种现场。
积极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解决涉及粮食安全的相关问题,取得良好效果。在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方面,2023年召开了全市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部署会,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通知》《惠州市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草皮问题摸排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研究制定提高种粮补贴标准政策等等,进一步摸清我市撂荒耕地底数,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种植草皮专项整治工作。
在加快补齐农田水利短板方面,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召开全市因重大建设工程破坏灌溉系统影响耕地耕作工作会议,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因重大建设工程影响耕地耕作问题治理的通知》,理顺农田水利管理职责,梳理农田水利补短板项目42个,涉及金额3.82亿元,受益农田面积达18万亩。
耕地稳,粮食安。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关注我市耕地利用和粮食生产工作,尤其是对我市耕地撂荒和耕地“非粮化”问题、复耕复种质量和可持续问题、提高农民种粮补贴等方面持续跟踪监督,久久为功,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督方式。”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介绍,接下来,将组织市人大代表对全市撂荒耕地整治工作进行视察,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杜绝出现大面积耕地撂荒现象。同时,对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我市耕地利用和粮食生产存在问题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工作不力、问题解决不到位,尤其是仍然存在大面积耕地撂荒现象的,将综合运用专题询问、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等方式加强监督,积极推动全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让闲置的土地“活”起来,为农业发展、群众增收打牢基础。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杨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