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方“小土豆”相关话题冲上热搜,越来越多朋友跃跃欲试,想前往“尔滨”等北方城市体验雪景和北国风情。不过,长途跋涉加上气候、环境差异等因素,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多学科医生总结出健康提醒“攻略”,助您开开心心去,健健康康回。
急诊科医生:
“三层穿衣法”保暖不累赘
在赏雪玩雪时,如何才能既保暖又不累赘?
“推荐‘三层穿衣法’。”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王国标介绍,贴身层建议穿速干衣,不推荐吸汗的棉质衣服,以免运动出汗后“黏”在身上导致不适或着凉;夹层推荐抓绒的衣服、薄羽绒,保暖舒适;外层建议选羽绒服与冲锋衣,防风、“抗造”。“需要提醒的是,北方室内外温差较大,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一旦底层衣物被汗浸湿,需及时更换。”王国标说。
另外,记得戴上保暖的手套、帽子、耳罩、雪地靴等,以及防止皮肤干燥皲裂的保湿护肤用品。如果本身有慢性基础疾病,还要记得带上相应的药物。
眼科医生:
戴好护目镜,远离雪盲症
看到一片白茫茫的雪景,很多南方朋友都会在一声声“好美”中迷失了自我,但医生提醒:当心雪盲症!
如何避免?“在雪地一定要戴上护目镜。”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一区主任王丁丁提醒,雪盲症是一种急性的光源性损伤,主要是因为强烈的阳光通过雪地反射,损伤眼睛表面的角膜和结膜,引起强烈的畏光、刺痛、流泪和视物模糊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下,长时间的强光经过晶体的聚焦到达视网膜黄斑部,造成黄斑的热灼伤而致永久性的视力下降。
戴上护目设备如太阳镜或有色防护眼镜,可阻止强光对眼睛的伤害,同时注意控制玩雪时间。一旦出现雪盲症症状应立即到黑暗处休息,切勿用力揉搓眼睛造成二次伤害,如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
运动医学科医生:
学会“正确摔倒”,预防运动损伤
近日,一则《南方“小土豆”滑雪摔伤返乡治疗,飞机上偶遇骨科“大佬”》的新闻引发网友关注,其实,每年因为滑雪滑冰受伤的人不少,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遇见骨科“大佬”,所以掌握这些攻略很必要。
“预防运动损伤第一步,当然是戴好护具、充分热身。”市中心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王新光介绍,第二步是学会“正确摔倒”,滑雪时摔倒,可以借势滚翻,减小运动冲击,不要下意识地用手撑地,防止手腕部骨折。如果感觉失去平衡要摔倒了,可以双手环抱在胸前,主动屈膝下蹲缓冲,尽量用臀部向侧面摔倒,避免头部后仰导致后脑勺磕地。
如果不幸发生膝关节损伤、踝关节损伤、肩关节损伤、骨折等,应先对疼痛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合理固定,然后予以局部冰敷,再尽快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妇产科医生:
担心痛经可提前准备止痛药
外出游玩前,女性朋友往往会“掐指”算算经期,冰天雪地的,谁也不想和“大姨妈”偶遇呀。能否吃药推迟大姨妈?万一痛经怎么办?
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妇产科副主任孙颖介绍,紧张、兴奋、应急等情绪状态下,人体内分泌会受影响,大姨妈确实可能会来“凑热闹”。“但是月经期多数人并没有明显不适,我们并不建议用药调整月经周期,避免发生药物副作用。”孙颖说。
如果历来有痛经、经量多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但需要提前至少两周。如果来不及调整也别慌,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准备止痛药,确实不适时即遵医嘱服用。
另外,如果临近或已经处于月经期,建议饮食上避免生冷、辛辣刺激,少喝咖啡、茶等,注意保暖、不要过度劳累,最大程度降低痛经的发生。
惠报全媒体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