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融深融湾:突出抓互联互通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原标题

代表委员热议惠州积极融深融湾

突出抓互联互通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突出抓互联互通,推动协同发展呈现新局面。

  推动大湾区城市轨道一体化服务、为香港药企在惠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我市该如何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建设,不断拓展惠州高质量发展空间。

我市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建设。这是高铁惠州南站。惠州日报记者罗剑业 摄

  生活互融

  为1小时通勤提供多层次交通服务

  交通联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加速融合的前提。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快构建大湾区内外联动的战略支点,强化大湾区东部门户枢纽地位,打造南北新通道。

  “抢抓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一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度融深融湾,抢占发展红利。”市人大代表、市交通运输管理局惠城区分局局长赖伟成建议,在交通对接上,惠州要加快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站段、深惠城际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抓紧与深圳、东莞、广州等合力研究推动跨界地区城市轨道一体化服务,为1小时通勤提供多层次服务。同时,研究提高惠州北站、惠州南站等交通枢纽的站城一体化开发利用程度,实现站城一体、产城融合。

  交通便利使得大湾区居民生活更加融合。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优质生活圈“深融合”。优化提升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发展政策措施。推动“港澳药械通”在惠州落地,满足居民用药用械需求。

  “近年来,健康惠州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民的健康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市人大代表、市自然资源规划勘测院院长吴俊河建议,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大湾区医疗一体化持续推进,惠州在医疗服务融深融湾上,也应进一步完善便利举措,尽快联网特定门诊,方便特定门诊参保人员就医购药,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制度衔接

  建议设立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制度性来推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制度规则“软衔接”。

  “企业对招商引资、跨境投资中的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香港居民律师在惠州执业非常便利,但要长久留下来执业却很难。”市政协委员,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惠州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丁雪瑜建议,惠州可以借鉴珠海设立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从政府层面引导推广,倾斜政策资源,更好地将他们留在惠州执业、发展。同时,完善青年交流机制,举办“万名青年到惠州”活动以及惠州创业展览会,让更多港澳青年更好地认识惠州、了解惠州,吸引他们来惠州创业发展,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市政协委员、惠州海天堂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惠州新动力执行主席徐浩然表示,目前,有不少香港制药企业想在惠州投资建厂,但受限于企业生产建设标准同内地标准不同,建议惠州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为香港制药企业在内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产业协同

  主动精准对接深圳优质企业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产业协同“大联动”。积极与大湾区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从技术研发到企业孵化、到产业培育的全链条合作。

  “惠州制造业具有良好基础优势,需把握新一轮技术革新的发展契机,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集群。”市人大代表、广东科鑫产业孵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辉建议,依托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服务体系,推动院校、科研机构、企业集聚融合,加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引进+本土消化转化”“异地研发孵化+惠州产业化”等多种方式,抢抓两大科学装置及东江实验室建设契机,推动相关领域产业技术融合创新,建设适应企业需求的科技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形成龙头企业带领下的“大中小”融通创新及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向数字化产业化转型升级。

  “惠州自然环境优越、营商环境良好,为我们这些港澳青年提供了创业机会和平台。”市政协委员、惠州市祥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邓胜威认为,惠州有很好的区位、宜居优势,与香港、深圳人文相通、产业相融,现代产业结构有很好的互补性,建议进一步加快产业链协同创新步伐,主动精准对接深圳优质企业,积极承接深圳优质外溢项目,不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马海菊 骆国红 邱若蓉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