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高三在读学生小黄在课间休息时突然感觉自己左侧肢体麻木、乏力,走路摇摇晃晃的,班主任见状立即呼叫120送至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平时生活作息规律、饮食均衡、热爱运动且年仅17岁的小黄竟然得了“中风”!头颅MR显示延髓、右侧枕叶及右侧小脑半球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中风”这个老年人高发的疾病怎么会落在这位年轻小伙子头上呢?
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区主任邱金华介绍,经检查发现,导致这个小伙子中风的原因竟是因为他的心脏有个大小约4mm的“心眼儿”——卵圆孔未闭。
人人都有“小心眼儿”
卵圆孔,人类胎儿期,左右心房隔膜上的一个小孔。胎儿期左右心房的血液是相通的。一般来说,这个卵圆孔在出生1年后就会自然闭合,但是有一部分人没有闭合这个“心眼”,从而形成了“卵圆孔未闭”(下简称PFO)。而且,在成人中,卵圆孔未闭的情况并不少见,成人卵圆孔未闭发生率高达25~34%,也就是说每3-4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卵圆孔未闭!由于大部分人PFO的分流量太小,长期以来认为PFO不会造成临床后果,所以才被人们忽视了这个“小心眼儿”的存在。
导致小黄中风的原因是因为心脏有个约4mm的“心眼儿”——卵圆孔未闭。
“小心眼儿”与“中风”
据悉,来源于全身静脉系统的栓子(包括血栓、空气栓、脂肪栓等)可通过这个“小心眼儿”进入体循环,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偏头痛、脑梗死、心肌梗死、减压综合征等。
对此,有市民疑惑:有了“小心眼儿”就会得中风吗?
邱金华指出,即便卵圆孔未闭发生率高,但并不是所有卵圆孔未闭患者均会发生脑梗死。一般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卵圆孔未闭引起的脑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用力咳嗽憋气排便等动作使卵圆孔扩张、漂浮在血液系统中的栓子刚好通过未闭合的卵圆孔进入左心继而随着血流堵塞脑血管引起脑栓塞。故无较多基础病的脑梗死患者应特别考虑有无卵圆孔未闭的可能。
如何检查出“小心眼儿”?
邱金华介绍,常规经胸心脏超声对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极低,若怀疑有卵圆孔未闭,需完善以下检查:一是TCD发泡试验,二是右心声学造影,三是经食道心脏超声。
这样的“小心眼儿”需要治疗
对于确诊卵圆孔未闭但未发生脑梗死或未发生偏头痛的患者,无需进行手术治疗,但必须注意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避免做长时间憋气、用力排便等动作,避免长时间久坐。而对于已经发生明确与卵圆孔未闭相关的脑梗死患者,须予抗栓治疗以及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在此他呼吁广大市民,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脑梗死、不明原因晕厥、不明原因脑缺血发作,不明原因偏头痛,极有可能由于卵圆孔未闭合并反常栓塞引起的,建议进一步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相关筛查,早日解除隐患,远离大麻烦。
惠报全媒体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王运广 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