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通过新标准“三甲”复审

  2024年2月20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正式下发医院等级复审结果通知,在这份红头文件中,“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赫然在列。这标志着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等级复审(简称“三甲复审”),也成为了新“三甲”标准实施以来,惠州第一家通过复审的医院。

  顺利通过“大考”,成了市一院院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标志着医院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篇章。诞生于2008年的市一院,以“年轻有为”之势,再一次实现了跨越式的飞跃,迎来历史上的新荣光。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建文化长廊。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景。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水平诊疗服务让百姓获益

  “救死扶伤,仁心惠民”是市一院的办院宗旨,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一宗旨,医院不断夯实发展根基。医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提升综合实力。

  “三甲”医院是当今中国医院的最高评审等级,是医院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早在2017年,在党委的高屋建瓴下,市一院就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摘得“三甲”金牌。

  事实上,该院的“三甲”之路可追溯到更早之前。据悉,为成功创“三甲”,市一院党委高瞻远瞩,已提前几年实行科学规范高效管理,落实“三甲工作日常化、日常工作三甲化”,梳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将与“三甲”标准平齐的诊疗服务带给市民。

  2021年8月三甲复审工作正式启动后,市一院周密安排部署,积极推进复审工作的开展。在党委领导下,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三甲复审工作领导小组。

  复审并不比创建容易。据悉,此次三甲复审按照国家新标准实施,侧重以日常监测、客观指标、现场检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审模式,评审细则内容更全面、更科学、更严格。为获得“官方认证”,市一院始终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评审方针,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五大核心,学标准、找差距、补短板,对各项工作进行再提升、再强化、再落实。

  2024年1月12日至15日,省卫生健康委组织8名专家团队莅临市一院进行三级医院等级复审的现场检查。评审期间,专家组从管理规范、内涵建设、医疗质量、医疗服务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最终,默默辛劳的市一院人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喜讯:市一院顺利通过,成为惠州市首家通过新标准三甲复审的综合医院!

  无论是2017年的“创”,还是2023年的“复审”,根本目的不是拿一块“金牌子”。医院党委书记方永平表示,市一院的“三甲路”,从来都是不懈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健康服务的奋斗之路。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医院将以此次通过复审为新起点,持续以能力提升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打造老百姓信任的医院。

  高质量发展“一院模式”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升综合实力

  作为“三甲”医院,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所趋,也是使命召唤。近年来,市一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本领、优服务、育人才、增绩效、促发展,先后获得“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医院管理持续改进优秀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医疗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点”“广东省医疗器械管理先进单位”“专科建设品牌医院”等殊荣,抓铁有痕的工作精神贯穿在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高质量发展,“高”在哪儿?党委副书记、院长袁霞表示,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其中关键是管理、人才与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管理赋能 落实高质量精细管理

  管理的优化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命脉。据悉,市一院的领导班子几乎都是临床出身,良好的医学背景让他们能够更敏锐地关注到诊疗服务中的细节,从而加强医院的精细化内涵管理。适应着从临床医生到医院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他们在承担医疗工作之余,还兼顾医院未来的发展建设,确保医院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在落实医院科学管理方面,市一院形成了独有的经验: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在党委的领导下,市一院把党建工作与诊疗业务有机融合,把科室主任、业务骨干发展成为党员,同时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为科室主任和业务骨干,在党建和业务能力“双提升”的培养机制下,带动队伍形成“雁阵效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是优化内部流程。依托智慧手段、多学科协作(MDT)、优化学科布局等方式,完善管理,提升效率。其中集聚资源打造了涵盖肿瘤诊疗中心、急救创伤中心、心脏病诊疗中心、脑病诊疗中心、骨科疾病诊疗中心、消化道疾病诊疗中心、精准医学中心、老年病诊疗中心的“八大中心”,开启整合性诊疗新模式。通过多学科协作机制打破了学科壁垒,在为患者提供“一体化”诊疗的同时,减少团队不必要的“内耗”。此外,为整合医疗资源,提高服务效能,重新规划门诊MDT建设,目前医院共有16个MDT专科团队。

  三是医院文化熏陶。注重人文关怀,依托党建引领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引领全院上下牢记“救死扶伤,仁心惠民”的办院宗旨,恪守“以人为本,把温馨和关爱带给每一位病人”的服务承诺,让人文关怀在医院生根发芽。医院的“暖”不仅渗透在服务流程上,也延伸至员工,积极开展丰富的团建、学习提升活动,在增强员工凝聚力的同时,激发工作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CT、MR、胃镜检查当天预约就能当天完成;快速病例检验在24小时内能出结果;急诊检验80%在一个小时能完成……近年来,市一院在效率提升、便民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导向,领导班子早已把管理的核心命题从“医院要发展什么”转变为“病人需要什么”。

  人才驱动 锻造高质量医护团队

  人才,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市一院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工程,将精准举措落实到人才“引、育、用、留”全过程,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

  据悉,2023年市一院引进的人才数量创建院以来历史新高。一直以来,通过出台有效激励和保障机制,医院“筑巢引凤”引进人才,搭建成长舞台并营造“家”的氛围留住人才。记者获悉,市一院始终坚持“培育为主,重视引进”的人才建设思路,在牢牢抓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与此同时,市一院持续做好教学医院管理,致力转变为人才培养的造血模式。2023年更是与广东医科大学、暨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开展本—硕—博医学人才一条链培养工作。市一院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把“本科生硕士化”,用五到六年时间,实现把“硕士生博士化”。

  在这里,医院还重视提升团队的道德素质,重视医德医风,引领全院上下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近年来涌现出不少先进人物,包括抗击新冠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东江学者1人,广东省劳动模范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3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和广东医师奖1人。

  树立选人用人新标尺,探索育人留人新体系。经过努力,市一院人才队伍形成德才兼备、青蓝相继、积极进取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医院已有博士14名,硕士303名,高级职称获评者416名,其中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市管拔尖人才5名,东江学者1名,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3名,市名医10名。博导1名,硕导25名,已招收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生80名,开设同等学力高级研修班,已招收163人。

  学科引领 建设高质量诊疗体系

  2024年开年,市一院就迎来好消息:肿瘤科正式入列省级重点专科!不少市民知道,几个月前,市一院肿瘤放疗科就正式开科,让业界为之瞩目,也意味着我市的更多肿瘤患者不用远赴外市就医,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诊疗服务。

  据悉,2023年全市医院新增省重点学科5个,其中市一院就占据了2个。目前市一院建设有省重点专科11个,市重点专科17个,拥有国家胸痛中心,国家心衰中心,国家房颤中心,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以及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等“国字号”招牌。近年来,为强化学科引领,医院确定高水平学科梯队建设计划,全力构建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重点突出、梯次分明的“雁阵式”学科发展体系。

  尤其是“八大中心”经过用心打造,目前已初见成效。其中,骨科疾病诊疗中心致力于数字骨科中心建设,探索骨科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的各种骨科手术,实行快速康复理念和微创理念;急救创伤中心是省内首个广东省二级创伤中心建设单位,搭建省内首个市级“公众-基层-高级”三级创伤培训体系,牵头成立惠州市创伤中心联盟,重症创伤的抢救成功率远高于国际水平;消化道疾病诊疗中心能开展所有内镜诊疗技术,是惠州市内率先能开展小肠镜下微创治疗的学科;精准医学中心是惠州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一代测序技术和二代测序技术的实验室,在惠州率先开展肺癌基因甲基化早筛等准确项目;肿瘤诊疗中心集化疗、靶向免疫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于一体,医院还是省卫健委13家肿瘤优质资源下沉医院之一,也是惠州唯一一家……学科建设的硕果,见证着市一院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

  得益于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医院在医疗技术、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佳绩,已开展惠州首例肺部热灌注治疗、惠州首例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惠州首例胸腔镜肋骨骨折复位内固术等领先技术。

  四级手术量是医院核心能力的体现,作为最高级别的手术,四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高、难度大。近年来,市一院不断提升危重疑难病患诊治能力,并通过微创手段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康复,主要凸显在四级手术和微创手术量的提升上:2023年四级手术人次同比增长了19%,微创手术人次同比增长12.09%,总手术量人次增长了14.14%,多发严重创伤专业入围全省前20位。值得一提的是,在省卫健委举办的2023年广东省“百佳病案”评选活动中,我市入围5份优秀病例,其中3份出自市一院。

  学科能力的提升,意味着患者足不出市就能享受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医疗服务。对市一院而言,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落脚点,未来医院将倾注资源,把更多强有力的优势专科如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心血管科、病理科等培育发展成为省重点专科,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奋楫扬帆启新程

  高标准谋划“五个年”构筑新高地

  攀爬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市一院一直“在路上”。2月28日,市一院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吹响了医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为全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描绘了奋进蓝图。

  在全市上下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惠州实践的新征程中,市一院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惠民“大动作”越来越有力。“起跑就要加速、开局就要争先!”在党建领航下,2024年市一院将锚定“做有温度、百姓信任医院”的目标,在“竞”“实”“稳”上下功夫,高标准谋划“五个年”,即学科内涵提升年、人才队伍建设年、平台影响绽放年、医疗服务提速年、运营精益管理年。

  01 学科内涵提升年——

  在学科管理上,规范专科专治,强化监管,保证学科良性竞争和发展,让看专科的百姓得到最专业的治疗;逐步推开专病专治,细分亚专科,培育专病专家、首席专家,打造精准就医模式;增强学科服务能力,提升手术量,尤其聚焦“技术(提升CMI、微创、四级手术占比)+模式(日间诊疗服务供给)”,在提“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以患者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并推进《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全面加强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强化关键环节行为管理;明确并着力打造“骨科、肿瘤科、心脑血管、消化系统、急救创伤”五大品牌专科,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各学科发展新技术;推进“553”计划,鼓励科研创新,挖掘学科的新质生产力;在学科群建设上,强化学科的共同参与,打破诊疗壁垒,促进“八大中心”建设走深走实。

  02 人才队伍建设年——

  强化科主任目标考核,形成基于战略导向的动态考核管理体系,提升科主任管理能力和学科可持续发展驱动力,让“能者上,优者奖”;优化绩效分配方案,开展以RBRVS为核心,结合医保控费、成本管理、学科建设、国考的绩效改革;强化学历提升,依托已打造的本—硕—博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注入本土活力,培育一批青年人才。

  03 平台影响绽放年——

  强化品牌建设,让市一院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总结国考经验,分析出台《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2024年版)》,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和服务流程,力争“国考”进步100名起;立足辖区,分析就医流向,探索“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及区域均衡布局;立足大湾区,对标国内外高水平医院,探索“国际认证”,力争成为惠州第一家通过“国际认证”的医院,未来在跨境药品、先进医疗设备、吸引大湾区乃至外籍人士就诊等领域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04 医疗服务提速年——

  “快”字为先。在后勤改造方面提速:包括推进节能改造、优化停车管理,推进院区环境改造,尤其促进门诊区域、超声检查科、门诊肿瘤诊断中心、妇女疾病诊断中心、日间化疗中心等尽快以新面貌开放;信息化建设提速:包括智慧医疗、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方面,加快完成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更新,打造互联互通的临床诊疗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DIP医保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开发互网联医院各项功能,优化完善线上支付功能;设备采购提速:在设备管理上实现速与质的双提升,切实保障临床业务高质量发展;行政效率提速:各行政部门对医院决策部署工作的执行,做到即部署即办,限期内办结。行政要切实为临床服务,要提高整体行政效能,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提升服务临床的能力。

  05 运营精益管理年——

  围绕“为医院提供决策依据,为学科提供发展思路”的目标,深入开展“医疗质控、运营效率、成本管理、医保物价”四个维度的运营分析;做好全成本管理,优化医院费用结构,充分利用新绩效方案、国考指标考核等抓手,强化成本核算和管控,实现包括水电、办公耗材在内的全成本管理;强化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加强医保管理,强化政策解读指导和监管,促使医保基金合理使用,平衡医保和国考各大指标的关系。

  2024年,市一院将迎来建院16年的诞辰。追光十六载,奋发向未来。站在新的起点,市一院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全院上下必将倍加珍惜和巩固“三甲”复审成果,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积极落实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任务,谱写“健康惠州”建设的新篇章,未来致力于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助力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王运广 郑海燕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编辑:李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