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殡仪馆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 数十人参与

  3月23日上午,市殡仪馆举行“让服务更完美,让生命更圆满”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政协委员、行业监督员、媒体记者等数十人,观摩殡葬服务全流程、了解馆内服务设施,让市民近距离了解殡葬工作和殡葬改革成果,感受殡葬文化和生命教育,携手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打造阳光、和谐、文明殡葬和移风易俗新风尚。

  市民表示:“对殡葬事业有了认知上的一个提升”

  惠州市殡仪馆位于下角梅湖,这里三面环山、园林式格局、环境优美。当天,阳光灿烂,随着清明节临近,平时静谧空旷的殡仪馆区已经开始有不少人前来祭拜扫墓。

  上午10点左右,在了解了殡仪馆基本情况后,参观议程正式开始。在第一站综合服务区一楼,穿着整齐的工作人员在窗口正在为逝者家属办理殡仪业务。一旁展示着各类殡葬用品,柜台上标明了各丧葬用品价格。工作人员介绍,为落实殡葬惠民政策,惠州全面实行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凡在本地户籍和非户籍在本地去世的,一律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目前总共8项,费用合计1940元。“免除基本殡葬费用后,逝者家属就不用花钱完成整个殡葬仪式,但由于有的家属对不同项目有更高的需求,所以我们也提供一些付费产品,而且均严格按照物价局标准,采取明码标准。”讲解员介绍。

参观告别厅。

  随后,参观队伍来到寄存骨灰的思亲楼。这里作为骨灰安置场所,共有寄存格2.5万个个,其中智能柜11448个,通过内置的电子锁控制存取,用户可以通过刷卡验证身份,即可完成骨灰存取,自动化操作大大简化了传统的人工服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参观队伍还参观了无烟祭拜区、遗体告别厅、遗体整理区、火化车间及树葬区,并参加座谈会。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殡仪馆,年前参加了一位领导的葬礼,同上次心情沉重不一样,今天心情相对轻松了一点,因为对殡葬事业有了认知上的一个提升。”前来参观的市民俞先生表示,他看到市殡仪馆的微信公众号有这个活动,就报了名,他是一名80后,在惠州工作已经十多年了,“通过参观了解,我还了解到树葬、海葬的等方式,以后有可能也会选择树葬这一绿色生态安葬方式,与大地融为一体。”“这样的活动,应该向青少年开放,现在的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叛逆,应该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了解生命、珍惜生命。”罗先生建议。

  数据:去年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1450多万元

  据介绍,惠州市殡仪馆始建于1965年,是全市最大的殡仪场所,1998年从古塘坳搬至如今的下角梅湖。馆区按省一级殡仪馆标准规划设计,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3万平方米。从1998年我市推行殡葬改革以来,每年辖区内遗体火化量达到100%,现遗体年火化量达8077多具。

  近年来,我市的殡葬事业也实现高质量发展。市殡仪馆馆长吴广告诉记者,我市实行惠民殡葬政策,保障群众基本殡葬需求,减轻群众丧葬负担,针对全市户籍人口和在惠死亡的非户籍人口,实行遗体接运(市内接运)、遗体消毒、遗体存放费(冷藏防腐,3天以内)遗体告别厅租用费(小型告别厅)、遗体火化费、骨灰盒/盅(简易型)、骨灰寄存费(10年以内)、遗体包裹费纳入殡葬八项免费服务,2023年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合计1450多万元,惠及8000多个家庭;近三年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4055多万元,惠及2万多个家庭。

参观树葬区纪念处。

  殡葬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也体现在绿色殡葬上。吴广介绍,从2012年起,市殡仪馆积极倡导节地生态葬,共举办海葬树葬活动17场,有效缓解了传统墓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思亲楼近三年已安置骨灰6200余具,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便捷、环保和节约型的安葬选择。

  自2017年起,市殡仪馆禁止在馆内燃放烟花爆竹,以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扰民。2019年设立了无烟拜祭区,移风易俗,鼓励市民采用鲜花、水果、茶水等环保祭品,推广绿色无烟祭扫方式。市殡仪馆目前装备有8台火化机,大部分采用高效环保节能的天然气作为能源,每台火化机均配备一套尾气处理设备,有效实现了低碳减排,大力推行绿色殡葬。

  在智慧殡葬上,借助广东省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市殡仪馆实现了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与安全防护。市殡仪馆现有23辆遗体接运车,均搭载了北斗导航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并记录车辆速度,精确位置及行进方向,监控司机驾驶精神状态及时进行疲劳驾驶报警,并将这些关键信息实时反馈至调度室监控中心,不仅对遗体接运过程进行全面追踪,确保服务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同时也提供了高效车辆动态管理手段,确保了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市殡仪馆践行“阳光殡葬”,实行“六公开”制度,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承诺、接受监督,以上信息均上墙公示。以群众自愿选择殡葬服务项目为原则,不捆绑、强制和变相推行服务项目。为进一步加强殡仪行风建设,市殡仪馆聘请了还聘请了四名社会人士担任行风建设督导员,并公示了举报热线电话。

  “殡葬服务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了解、理解和参与。”吴广表示,今年清明节将继续引导市民实行“无烟祭扫”,通过鲜花祭扫等文明低碳方式进行祭扫,倡导殡葬文明新风。

  惠报全媒体记者马海菊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