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如何协同育人?这场论坛干货满满!

  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日前,一场由惠州市教育局主办的惠州市2024年校家社协同育人论坛在惠州市华罗庚中学举行。现场多名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围绕如何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畅所欲言。

  专家、教师为校家社协同育人“开方”

  本次活动以“校家社携手 让生命之花绽放”为主题,在主题为《从“家校共育”到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讲座中,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周峰教授详细解读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政策背景、目标以及各地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探索中的好经验和好方法,他还就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提出建议。

2023年惠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大家谈”微课视频一等奖获奖者上台领奖。惠州日报记者姜劲宇 摄

  论坛第二阶段,周峰教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袁建群、惠州市第一中学家校共育工作室主持人胡晓梅、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德育处主任张涛,围绕新时代校家社协同育人发力点何在?如何把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度融合?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好凝聚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打通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最后一公里”等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惠州百万家长通过“惠家教”学习

  “这几年,我们以100%建立家长学校及三级家长委员会为抓手,以构建家长课程学习平台为重点,注重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创新、拓宽育人途径,不断推进我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发展。”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余浩介绍,惠州家长学习氛围比较浓厚。以“惠家教”家长课程学习平台为例,平台上线以来,家长在平台注册、学习人数保持在100万人左右;惠州还成立了“惠家教”服务中心,组建家校共育专家组及家长志愿服务队,免费为全市家长提供线上学习课程。目前,该平台已上线各类家长课程超过1000个,学习总人次达1623万多。

  余浩提到,惠州持续开展“万师访万家”主题家访活动。4年来,共有19.1万多名教师深入198万多户学生家庭家访,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与此同时,惠州通过持续开展“三全育人”“家校共育”示范校创建活动,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截至目前,共认定“三全育人”示范校118所、精品项目280个,认定“家校共育示范校”62所,入选2023年广东省校家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15个。这些为全市学校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可操作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新一批“惠家教”家校共育讲师团名单公布

  论坛上公布了“惠家教”家校共育讲师团名单。在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惠州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家校共育讲师,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家校共育示范校的标准,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开发了一系列如“惠家教·城乡行”“惠家教·父母大讲堂”等“惠家教”家校共育品牌项目。本次论坛上,“惠家教”服务中心的讲师团队还带来了情景剧《让每一朵花绽放生命光彩》,市华罗庚中学的学生则表演了歌曲节目《小美满》。

  记者了解到,这已经是惠州连续第三年在惠州市华罗庚中学举办协同育人的论坛。从以前的“家校共育”到现在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内容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深化。

  学校应搭建平台让家长找到成就感

  论坛上,2023年广东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典型案例获奖代表、2023年惠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大家谈”微课视频一等奖获奖者上台领奖。

  “学校尽量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协同育人。”惠州市第一中学的案例《“同心同向,赋能家庭教育”微课课程》荣获2023年广东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典型案例。该校德育处主任刘筱荷告诉记者,学校组织各学科老师根据平时的教育经验拍摄不同主题的短视频课程。“像今年我们准备的课程就涵盖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发现的一些典型棘手问题,通过老师的教育经验给家长分享一些方法。”

  “参加论坛后,我对如何深度推进社会参与育人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副校长刘茂辉表示,随着更多优质资源涌现,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模式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他认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关键在于,通过让家长、学生以及社会人士在参与过程中找到成就感,从而体验到幸福和快乐。“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搭建多样化平台,为各方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刘茂辉介绍,近年来,该校每年都举办为期两个月的家长节,让家长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展现自己,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惠州日报记者范文燕 通讯员张华东 戴静怡

编辑:洪东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