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项目一期建成投产
向新向绿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惠州日报记者邬玉婷
“5、4、3、2、1,2号机试运行圆满完成!”6月27日20时08分,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项目(以下简称“综合能源站项目”)厂区集控室内,随着一声声振奋人心的倒计时,该项目2号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至此,综合能源站项目一期工程2套665兆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机组全面建成投产,为惠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能源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综合能源站项目厂前区。大亚湾综合能源公司提供
锚定“双碳”目标 打造综合能源示范基地
综合能源站项目位于大亚湾石化区内,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国内首个H级燃气掺氢发电机组项目。该项目由广东粤电大亚湾综合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期建设2套665兆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机组,着力打造国内首个兼具氢能利用的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基地。
自2021年6月28日一期工程核准以来,该项目先后顺利实现了1、2号机组燃机点火以及168小时试运行等关键节点一次成功,打破了GE同类型机组最短的调试纪录,创造了同类机组基建项目建设时间最短、投产时间最快的纪录,高标准完成了2台机组整套试运行工作,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大亚湾速度”。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项目总规划4台机组,分两期建设,一期总装机容量1330兆瓦,总投资约38.2亿元。项目一期全容量投产后年发电量约50亿千瓦时,年供热量约1112万吉焦,年产值可达35亿元。项目投产后,不仅有效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更将有力提升惠州电力支撑能力,满足大亚湾石化区西部的热负荷需求。同时,对消纳周边重大项目产生的可燃含氢尾气、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探索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综合能源供应新模式,助力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及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项目一期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H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显著提高了能源控制效率。”大亚湾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能源站项目的顺利投产为大亚湾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注入了强劲动力。
“硬核”技术加持 推进节能减污降碳
作为区域能源供应的重要一环,综合能源站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就备受关注,项目的建设更实现了3个国内“首创”。在技术应用方面,综合能源站项目在国内首次采用掺氢9HA.01型燃气轮机组。项目一期的核心设备——9HA.01型燃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燃机之一,也是国内组装的首台HA级重型燃气轮机,所组成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比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效率提高了4%以上,供热情况下全厂热效率可达70.51%以上。同时,项目具有清洁环保、高效低耗等优点。据估算,相比于以纯天然气为燃料的机组,两台9HA.01机组每年以掺氢10%的燃料满负荷运行,最多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8万吨,与燃煤电厂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的40%,每年可节省标煤约148万吨。在节能减排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在厂房布置方面,综合能源站项目在国内首创H级多轴机组高位大平台联合厂房布置。厂房内更开阔整洁,满足全部大件就地摆放、室内发电机抽转子检修,以及燃机、汽机、发电机等大型设备起吊检修所需的空间条件,方便高效运维。
在节水环保方面,综合能源站项目更在国内首创集约式一体化循环水模块化布置,采用一体化循环水系统设计,将收水装置、循环水泵等设施与冷却塔融合布置,实现冷却水的高位收集,提高循环水泵运行安全可靠性,节能环保效果显著。此外,该项目采用中水作为电厂工业用水水源,通过运用软化、超滤、反渗透及热能压缩等技术,对各个工艺流程的产水进行分级处理和多级回用,实现了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全厂废水零排放。
此外,综合能源站项目将向石化区西部用热企业供应各类参数的蒸汽,在园区内实现集中供热,提高石化园区集约化管理效能。针对超高压蒸汽对外供热时参数高且流量波动范围大的特点,该项目采用先进的低损耗供热优化技术,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户供热安全可靠性,提高供热效率,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除了“硬核”节能技术,该项目更围绕“智慧电厂建设目标”部署了一体化智慧基建系统、智能高效DCS系统、运维优化研究中心,实现了从基建到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管理,为H级燃机的控制深度优化、逻辑验证提供更先进、更开放的平台支撑。
综合能源站项目是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实现再造“一个能源集团”的直接体现。接下来,大亚湾综合能源公司将以一期工程全面投产为新起点,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美好未来积极贡献国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