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惠州市博物馆联合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开展“东坡品荔会”
品荔会上品鲜荔 东坡祠里忆东坡
荔枝,这一岭南佳果,东坡先生对其赞不绝口,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名句。7月13日,惠州市博物馆(惠州苏东坡祠)联合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在惠州苏东坡祠德有邻堂门庭开展“东坡品荔会”,精心准备的惠州荔枝与来自四川眉山的荔枝成为了连接古今的甜蜜使者。
活动中,嘉宾们围绕东坡文化、旅游、饮食、产业发展、研学、东坡粉丝大会等话题展开讨论,不少游客朋友驻足聆听,并在现场品尝到了鲜甜可口的荔枝。
荔枝是东坡的“乡愁”
本次来自四川眉山的荔枝大有来头。
“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公元1068年,苏东坡在为父亲守丧完毕后,即将离开眉山之时,与好友在家中种下一棵荔枝树,并约定树长成即归眉山。遗憾的是,此次一去,东坡再未回到家乡,也未能品尝到家乡的荔枝。
2007年,为纪念苏东坡,眉山三苏祠在“苏宅丹荔”原址,重新引进一棵荔枝树栽下。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荔枝树从2009年开始挂果。今年,三苏祠内饱含苏东坡乡愁的荔枝树再次丰收。而本次来自眉山的荔枝,就是那棵树产出的。
如果说,眉山的荔枝是东坡的乡愁,惠州的荔枝则是他的“解药”。
7月13日,“东坡品荔会”在惠州苏东坡祠德有邻堂门庭举行。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当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已近六旬,北归无望,正是人生绝望之时。”惠州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钟雪平说,眼看北归无望、还乡无期,苏轼写下“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的诗句,决定在惠州白鹤峰购地数亩,筑屋二十间,在惠州安度晚年。在惠安家,东坡也把对家乡的思念寄托在荔枝上。他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就是在惠州市中心,如今的惠州市中山公园一带写的。
钟雪平表示,本次活动以荔枝为媒介,传播东坡寓惠文化,希望将东坡寓惠文化推向全国、走向全世界,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了解东坡、了解惠州。
东坡和惠州及荔枝的故事还在延续
时光流逝,但东坡和惠州及荔枝的故事却仍在延续。活动现场,嘉宾们还围绕东坡和荔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话题开展“头脑风暴”。
“东坡的《食荔支》流传千古,为惠州、为岭南代言了一千年,影响力经久不衰。”惠州市旅游协会副会长、东坡“铁杆粉丝”李好说。在2020年,他的团队就将苏东坡在惠州吃荔枝的故事拍成了短视频进行广泛传播,宣传东坡与荔枝的故事,更是借此机会帮助果农实现惠州荔枝品质品牌的提升。
活动现场市民品尝惠州荔枝。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东坡来到惠州之后,写下了500多首诗词,其中关于荔枝的就有二三十篇。”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牟国志认为,东坡文化作为大文化IP,有着生生不息的影响力。要重视对苏东坡诗词的学习和宣传,借助东坡的诗词提升惠州的文化韵味。
广东荔枝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吴宇辉更是带领团队将惠州的荔枝种到了贵州。“很多人认为贵州种不了荔枝,但我们去种了,预计在明年就会有产出。”吴宇辉认为,惠州的荔枝不仅是美味的水果,更是文化传递的纽带。
在一个个关于东坡和荔枝的故事中,在场的市民也收获颇多。“原来,东坡在惠州写下了这么多关于荔枝的诗词文章,想必荔枝也是他决定在惠州终老的一个重要因素。”市民刘美莉说。
在东坡祠这样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品尝着甘甜的荔枝,感受着东坡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惠州人民的热情好客,别有一番趣味。
深挖东坡寓惠文化提升城市影响力
事实上,对东坡文化的挖掘和弘扬,惠州一直不遗余力。
为传承发扬好东坡文化,惠州市博物馆和惠州日报社在2022年启动了面向全球征集东坡文献史料的公告,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到目前为止,共征集宋代至民国各类电子书85种700多册4000卷,实体书有400多种约800本,另外还有各类文献10000多条,论文6000多篇。
在掌握馆藏东坡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市博物馆推出跨年展“腹有诗书气自华——惠州市博物馆藏东坡文献史料特展”。展出期间,市博物馆还举办拓片体验、读书会、写生活动、开通东坡主题邮局、观展送明信片及东坡奇妙音乐会等10多场主题活动,深受观众喜爱,成为大众参观市博物馆的热门打卡点。借助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平台,惠州市博物馆会将这一展览推向全国,目前该展已经在3个省5个城市展出。接下来,市博物馆还将通过全国巡展让更多人关注东坡文化、认识惠州。
为进一步扩大惠州苏东坡祠的影响力、凝聚力,彰显惠州千年文脉,焕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活力,惠州市博物馆还举办惠州苏东坡祠“德有邻堂”杯诗词创作大赛,向全国广大“苏粉”发出邀请,以诗会友。活动反响热烈,每年都能收到全国各地100余个城市的东坡粉丝热烈响应,对进一步提高惠州苏东坡祠知名度、惠州城市影响力,擦亮城市文化品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钟雪平透露,接下来,按照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挖惠州东坡寓惠文化要求,在主管部门领导下,惠州市博物馆将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深挖东坡寓惠文化,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提升惠州苏东坡祠纪念馆对外开放服务品质,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全国各地的观众。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实习生刘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