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黔行!惠州医护接力入黔“组团式”帮扶

原标题:

惠州医护接力入黔“组团式”帮扶助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跨越山海 “医”路黔行

  “可能昨天的你我,从没有听过册亨……可能那天的行程,从此改变一生……”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三批东西部协作“组团式”医疗帮扶队到达黔西南州册亨县人民医院,与第二批帮扶队员进行交接轮换之际,老队员改编《可能》歌词并深情弹唱,表达感激之情,新队员则深入临床科室,了解情况,制定工作方案,续写“医”路山海情。

  山海千里“医”线牵。自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惠州对口协作黔西南,一批批医疗人才跨越山海,深入黔西南7个协作县(市)医院,开展“传帮带”、实施新技术、传播新理念,助力受援医院提升医技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让当地群众有了“医”靠。

  日前,惠州日报赴黔西南州采访小组走进大山里的医院,采访了一批医护人员,倾听他们义无反顾、“医”路黔行的故事。

组团式帮扶专家为群众检查眼睛。

  开展新技术

  填补当地医疗领域空白,让患者“大病不出县”

  “阿叔,现在感觉怎么样?”惠东县人民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望谟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涂少龙穿行在住院病房,用带着“客家味”的贵州话与术后患者交流。

  再次回到望谟县人民医院,涂少龙内心多了一份亲切。

  2021年7月,涂少龙作为首批惠东望谟两地医疗结对协作专家,到望谟县人民医院挂职。他带领医院外科团队成功开展首例膝关节置换术、首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BN手术等,弥补了该院在这些新技术、新项目领域的空白。短短13个月,涂少龙为患者完成超百台手术,让望谟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技术。

  帮扶一时,牵挂一生。今年4月,从望谟回到惠州的第20个月,依然“想为当地的百姓做点实事”的涂少龙再次主动请缨,奔赴千里之外的望谟县人民医院挂职。教学查房、远程会诊、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涂少龙忙碌在一线,倍感充实,“今年,我们又新开展了桡骨小头置换术,帮助患者解决肘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棒”来到安龙县人民医院挂任泌尿外科副主任的郑燕深,发挥专业所长,进一步细化了科室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规范。同时,积极开展多项新技术,提升当地医疗技术水平,“努力让患者不出县就能看好大部分疾病。”

  今年3月,该院科室接诊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其右侧肾上腺长了一颗巨型肿瘤且有高血压病史,考虑到手术容易刺激肿瘤导致心血管意外,为确保患者创伤最小,经郑燕深和泌尿外科团队反复讨论,采取多学科会诊后,决定为患者实施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过程历时一个多小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5天后康复出院。手术的成功实现了该院肾上腺肿瘤治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医院微创技术水平的稳步推进。

  兴仁市的尿毒症患者老朱和老吴,因为惠州医疗专家的到来,提高了生活质量。去年12月,博罗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全科主治医师余国威到兴仁市人民医院挂任内三科及血透室业务主任,他带领腹膜透析团队于今年4月成功为两名尿毒症患者开展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帮助患者建立了新的“生命线”。

  余国威介绍,相比传统手术模式,这项技术无须开腹,伤口出血少、愈合快,当天即可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原本每周需要3次往返医院进行透析治疗,现在可居家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治疗时间更加灵活,生活也相对自由了。

  “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血透患者家属赠送的锦旗对余国威来说是一种激励,“一袭白衣,一身责任,相信所有行动皆有意义。”

  规范化建设

  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产房是产科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来到普安县人民医院挂任产科主任的刘慧,将帮扶重点放在提升产房医疗安全质量方面。

  围绕减少产后出血、减少阴道分娩并发症和新生儿产伤、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等方面,刘慧通过开展业务培训、规范诊治流程、加强制度管理等提升产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原来预防产后出血急救药品放置在产前区,现在调整为由产房管理。”刘慧说,通过优化管理和定点放置,可减少抢救时取药品时间。

  “麻醉医生就像‘驾驶飞机的飞行员’,每一次操作都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从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来到贞丰县人民医院挂任麻醉科副主任后,柏乐芹组织麻醉医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位医生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高标准。同时,她还通过指导示范,向当地医生传授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腹横肌平面阻滞和骶管阻滞等多项先进技术,提升麻醉的准确性和成功率,让患者有更为舒适的手术体验。

  贞丰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当地医生较少接触肢体创伤病例,专科医生对神经、血管、肌腱的缝合方法不够熟悉。今年3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手足显微整形外科、烧伤科的副主任医师张文广来到贞丰县人民医院挂任骨科副主任,他主动要求参与手术,通过手术示教,帮助当地医生提高手术操作水平。

  来自大亚湾中大惠亚医院的屈志钢在晴隆县人民医院挂任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也侧重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当地医生练好“基本功”。“有些年轻医生做得不够规范的地方,如消毒的程度、面积不够等,我就多示范、多宣讲,帮助提升规范化诊治水平。”

  “去年底有位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后,我认为可以留下来治疗并开展了手术,从复诊效果看,治疗比较理想。”钟晓燕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来到安龙县人民医院挂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她发现该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不断推动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疗,“力争把基本问题留在基层医院解决,让患者不用往上级医院跑。”

  张剑辉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来到安龙县人民医院挂任中医康复科副主任,他注重做好“传帮带”。“这里的中医康复科是一个比较新的科室,年轻医生多,中医诊疗、中药开方等技能需要不断提升。”张剑辉每月定期给医生们“开小课”,讲解内科常见病、诊疗方法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对症下药。

  随着“组团式”医疗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帮扶触角逐渐向乡镇卫生院延伸。

  龙门县龙华镇沙迳卫生院的全科医生王嘉宝到普安县兴中镇中心卫生院挂职后,发现当地患者就诊时依然采用找护士填表等传统办法,提出了优化就诊程序的建议。在他的推动下,当地卫生院已实现就诊过程电子处方全程应用,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群众等待就诊的时间。

  来自龙门县永汉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黄伟聪在普安县南湖街道参与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他积极组织开展下乡体检和义诊宣传活动等,给当地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刚开始下乡给老年人体检,有的人以为我们是骗子,现在看到我们都会主动来咨询了。”

  提升管理水平

  优化完善管理机制,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到黔西南开展医疗帮扶工作的专家们,不仅在当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还带去先进管理理念,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此前没有运营管理这个概念,导致部分老百姓对医院信任度和满意度不高。”戴思平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到册亨县人民医院挂任院长期间,与该院班子一起重新制定了医院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累计480余项,组建了运营管理部、医务部等管理部门,上线财务系统、OA办公系统、绩效管理系统等,全面提升医院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该院的管理人员赞叹道:“惠州的帮扶团队来了以后,就像打通了医院管理运营的‘任督二脉’,各项工作运行起来都更加顺畅了。”

  “刚来的时候,发现麻精药品都在一个大库房,没有分库管理;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共用药架,药品实物混放,电脑系统也无法做到账物相符……”博罗县人民医院药剂科组长杨金红到兴仁市人民医院挂任药剂科业务主任以来,针对医院药品储存管理短板,积极申请东西部协作社会资金,完善药剂科电脑系统、优化药库库房设置,逐步推动药品存储管理规范化、智能化,更好保障药品安全。

  “检验是临床的‘眼睛’,检验与临床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医学诊断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到普安县人民医院挂任检验科主任的叶丽红,发现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沟通交流不足,导致一些检验数据与临床诊断不符。为此,她牵头制定“检验对临床交流计划”,安排检验人员与各科室临床医生加强沟通,“通过双向交流,可保证标本采集和送检规范,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

  帮扶团队中,不仅有医生,还有护士,他们带来先进的护理理念和丰富的护理经验,助力当地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吴连月是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2021年9月被派到贞丰县人民医院挂职,至今已有3年时间,“虽然也想家,但我愿意作为桥梁,为两地协作交流作贡献。”

  吴连月挂任贞丰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重症片区护士长期间,将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到贞丰,如落实大应急、大培训、大督导,推行线上考核、病号服使用等。同时结合该院各重症科室护理现状,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素质,强化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质量。“连月始终保持对患者的关爱和敬业精神,并把所学所长毫无保留地教给护士,让医院的护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贞丰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孙恒菊说。

  护士黄凯兴去年10月份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来到普安县人民医院挂任急诊科护士长以来,加强对急诊科医务人员的技能操作培训考核,并协助开展动脉血压检测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新技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同时,深入乡镇卫生院分享绿色通道病种处理流程以及创伤早期救治流程理念。如今普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已经与各乡镇卫生院取得双向转诊联络,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了双向转诊带来的好处。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陈春惠 刘建威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李松权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