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模块托起安居梦,建证湾区向未来”香港首个简约公屋——元朗简约公屋项目MiC模块制造按期完成志庆在中建科工惠州智能制造基地举办,并通过视频连线香港元朗项目现场。
据了解,中建科工将项目定位为战略工程和头号工程,负责MiC箱体供应,MiC模块于3月在中建科工惠州智能制造基地启动批量生产,仅用6个月完成全部模块单元的制造。
启动发运仪式现场。
活动现场。
中建科工将总共供应约9300个MiC模块
记者现场了解到,“简约公屋项目”是香港政府《2022年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提出的新型房屋政策,以快速兴建方法在2026年/2027年建成3万套简约公屋单位,以解决轮候公屋多于三年及以上人士的迫切居住需求,是香港重大惠民生、添幸福、改变万千基层市民命运的社会工程。首批简约公屋共包括4个项目,其中元朗攸壆路、屯门第3A区、牛头角彩兴路的3个项目由其士集团—中铁建设联营承建,中建科工负责全部约9300个MiC模块供应,将为香港基层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合计提供6300个13-31㎡的住宅单位。
元朗项目是首个交付使用的简约公屋项目,地盘总面积有8.6万公顷,需要在1年的时间完成10栋3层,共计5.59万㎡、2100余个居住单位的建设任务,并要处理水、电、渠等户外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设施和交通设施,可谓一应俱全。
装满了Mic模块的车辆正式发运。
项目已于2023年12月动工,工厂MiC模块于3月启动批量生产,仅用6个月完成全部模块的制造,包括内部装修、洁具等。元朗项目将于2025年一季度交付使用,建成后可满足1767户1—2人家庭和389户3—4人家庭的居住需求。
运输车辆在路上。
全模块建造,像造汽车一样造好房子
据了解,整个项目兴建时间较传统建造方式压缩了超过一半,且面临周边居民楼林立、空地狭小等困难,为确保项目如期交付,项目建设团队创新采用其士集团最新研发的Full MiC(全组装合成建筑法)建造技术体系,将元朗项目拆分为3075个MiC模块+1035台MiMEP(机电装备合成法)模块。
位于惠州平潭的中建科工模块化智能制造生产线。
中建科工依托行业领先的模块产品智能制造产线,采用整体集成的方式,在工厂内完成模块结构、机电、幕墙、装饰装修等95%以上的生产制造工作,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大到开放式厨房、独立浴室及起居室等生活设施,小到香皂盒、置物架等日常用品均在工厂内组装完成,全部标配“精装修”,可实现“拎包入住”。“我们还在箱体全生命周期生产环节建立了程序严格的‘四检’验收机制,结构阶段通过智能化、工业化生产,加强过程质量管控,确保模块制造、安装、对接精度达到±2mm;装修环节设置了30个验收项目及18个检验点,按流程逐级逐项验收,较于现场施工,工厂生产能够实现更精细化的验收流程,大幅提升模块建筑的品质”,中建科工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建科工模块化智能制造生产线。
科技赋能,推动项目优质交付
精准高效的智慧建造,已成为建筑业发展迭代的重要趋势。中建科工依托数字孪生管理平台,融合AI设计、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手段,实现模块建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为元朗项目高效率、高品质交付保驾护航。
元朗项目全专业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正向设计,建立高精度BIM模型,同时应用中建科工自主研发的AI智能设计平台进行结构深化,实现多方协同设计、自动深化、快速出图及可视化交底,整体设计效率提升60%。
在中建科工模块化智能制造基地门口立着“万箱战役必胜”的牌子。
在中建科工惠州智能制造基地,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逐步代替人工作业。“激光下料设备精准切割钢材;自动翻转设备可实现3吨重的钢框架180°快速平稳翻转;智能焊接机器人可确保一级焊缝的一次探伤合格率达到99.5%以上;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在一分钟内就能告诉我们箱子的精确尺寸,这些都大幅提高了制造装配精度和生产效率。”中建科工结构车间主任介绍,“此外,在复杂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总装线上,可以通过一键换型,实现尺寸的三维无极柔性调节,可满足元朗项目83种结构箱的生产。”元朗项目的模块就是在这样的智能生产线上制造出来的,这也是中建科工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的重要实践。
为了保证模块品质,中建科工还为每一个模块配备了唯一编号和二维码作为“身份证”,工程师可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模块生产状态的实时追踪和质量品控的可溯源管理。在物流运输阶段,也通过智慧物流系统,根据路况和限行信息生成最佳路线及时间计划,确保产品准时高效到达施工现场。
新质生产力不只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还体现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建科工始终聚焦前沿技术研究,用以改造升级建筑业务,实现发展方式变革。
中建科工仅用6个月完成全部模块的制造,包括内部装修、洁具等。
在惠州组建生产团队,打造强大“后台”
建设团队充分利用粤港两地建筑业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协同互补优势,搭建“香港前台”+“惠州后台”的项目运行机制。一方面发挥香港在技术标准、规划设计、MiC建筑等领域的经验,全面应用英国标准、香港规范,高效整合设计资源,促进粤港建筑企业间的机制对接、规则衔接。另一方面依托内地完备的供应链、丰富的产业工人等领域的优势,在惠州组建6个工厂、130余家企业、2500余名产业工人的生产团队,使得惠州工厂生产与香港现场施工的同步进行成为可能,为项目顺利交付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香港标准”+“湾区智造”的模式和快速兴建房屋项目的实践,将进一步促进粤港两地建筑业融合发展,助力湾区打造全国甚至全世界“组装合成”建筑科技中心。
简约公屋的样板间。
据介绍,元朗项目模块预计9月底全部完成发运,项目将进入模块批量吊装、市政园林及周边配套施工阶段。牛头角彩兴路地块项目也已动工,将于2025年二季度交付使用,目前工程正顺利全速进行中,也已正式开放申请,市民反应非常踊跃。
中建科工是国内最早探索MiC建筑的企业之一,产品类型覆盖学校、医院、酒店、办公楼、住宅、数据中心等领域,此前已在深圳等地交付全国首批7 层以上的模块化建筑——深圳湾区国际会展酒店、深圳市首个永久模块学校——光明区尚美小学等一批MiC建筑示范项目。(惠州日报记者 严映霞 唐铭杰 通讯员 杜俊、胡帆、李昌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