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教育,是学子成长路上的明灯。从昔日老惠州人心中的“九中”,到如今惠州一中大家庭的一分子,惠州市第一中学下埔校区(以下简称“惠州一中下埔校区”)在高质量办学的路上阔步向前。
今年该校中考再次取得佳绩,大家点赞认可的同时,对这所学校的育人体系有了更多的关注。这所创办于1990年、在惠州教育行业占据重要一席之地的公办全日制初级中学,是如何做好新时代育人工作的?在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方面有何独到经验做法?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了这所学校。
学校环境航拍。
组织建设拓展“广度”
以党建带团建赋能师生成长成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立足党建引领,惠州一中下埔校区不断提升组织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学校党总支把方向、管大局、抓队伍,为学校发展引领正确政治航向。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覆盖力,使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6月25日上午,在退休党支部党员座谈会暨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上,手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黄爱群热泪盈眶。这是惠州一中下埔校区强化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该校在党组织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党政班子集体学”“每周半天学”“周学制度”谈心谈话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习,在强化思想武装的同时,切实增强党员向心力凝聚力。
为确保党员知行合一,学校落实党员教师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亮行动、亮成绩的“五亮工程”,发挥党员教师在“双减”、教育教学、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并且党员教师在点亮微心愿、志愿宣讲等志愿活动中也积极发挥率先垂范作用。此外,通过“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建立起“党员突击队”。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学校团支部发挥党的后备军和得力助手作用,扎实推进共青团各项建设,目前学校有入党积极分子9人,团支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5人。
办学目标提升“维度”
加入一中大家庭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走进升级改造后的惠州一中下埔校区,随处可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穿着一中校服的学生们朝气蓬勃,步履坚定地行走在这个书香校园里。秉持“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训,该校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攻坚克难、推动校园改造提升,重点打造园林式书香校园,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夯实基础。
被惠州市第一中学托管,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20年11月21日,根据惠州市教育局和惠城区人民政府的协议,惠州一中正式托管市第九中学。自此,市第九中学更名为“惠州市第一中学下埔校区”,综合实力实现质的飞跃。
为确保教学水平的提升和管理的进一步规范,该校立足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不断创新发展。校长张惠莉介绍,学校的办学目标明晰:坚持“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社会,创建群众满意学校”的办学理念,建设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质量提高、集团发展紧密、办学特色鲜明的惠州市初中教学名校。
张惠莉进一步阐释,“办学条件优化”即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全面提高装备水平,使得学校育人环境日臻优化。
“教育质量提高”,即坚持先进教育观念引领,坚持科学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教育内容质量、过程质量、方式质量及其管理质量。
“集团发展紧密”,即抓住一中托管契机,促进身份认同,凝聚文化共识、推进课程共创、强化教学共研。
“办学特色鲜明”,首先,学校是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要继续抓实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此外,强化国防教育特色,探索国防教育与学校德育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德育管理模式。
教学质量提升“高度”
中考成绩稳居全市公办初中第一方阵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衡量学校优劣的重要标志。惠州一中下埔校区的学生发展目标是:以强化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系列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学科渗透为基本途径,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终身发展,培养品行端正、乐学善思、基础扎实,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学生。
近3年以来,在惠州市教育局、惠城区教育局、惠州市第一中学多方指导、支持和推动下,惠州一中下埔校区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教学质量稳居惠州市公办初中第一方阵。
要发展教育,教师的教研工作不能停步。学校每周三个年级每个备课组都开展正常的教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论文类,获省级奖项的论文1篇、获市级奖项的论文共33篇,获惠州一中集团奖项的论文共29篇。
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社会美誉度也不断提升。招生人数逐年上升,到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教学班数达到42个,学生人数达到2160人,相比2020年秋季多出12个班,增加了700多名学生。学校中考成绩可喜,2024年新七年级学生回流人数近800人。
德育工作彰显“温度”
强化协同育人打造家校共育新格局
有爱的教育,才能影响深远。惠州一中下埔校区领导班子深知,育人之本,首在立德。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构建德育新体系,形成育人新格局。
以德为首,积极推行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师生全员参与的“1+N”师生共同成长体系,让每一位学生均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深切关怀,为提升和谐校园注入强大动力。
为构建具有惠州一中特色且契合下埔校区的学生德育管理体系,以一中“奋发向上 福荫天下”的榕树精神为基调,将“榕耀少年”作为学生品德提升的导向和目标,各班每周向不少于50%的学生颁发“榕耀勋章”,并在此基础上每学期评选近200名“榕耀少年”,通过表彰先进,鼓励后进,在全校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教育是国事,也是家事。学校多方谋划,以家校共育促成学生教育合力。该校重视并强化与家长的共建和合作,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策略上与家庭教育达成高度一致。唤醒共情,扭转认知,让家长从“跟随者”变为“同行者”;点拨开悟,提升素养,让家长从“门外汉”成为“专业户”;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让教育的“满天星”聚成“一团火”。
人才培养加大“力度”
落实“青蓝工程”助力新教师5年成骨干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惠州一中下埔校区以“老教师有风范,中年教师有风骨,青年教师有风采”为目标,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
落实新教师发展“青蓝工程”。组织举办青蓝工程科研师徒结对仪式,师徒签约、共同进步;定期举行希沃课堂教学比赛等全校性赛事,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青蓝工程”,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现以老带新、优化配对、互教互学、共同促进,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促其“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独当一面,五年力成骨干”。
开展“人人公开课,人人精品课”也是一大有效之举。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此活动,鼓励全体老师参加。根据安排,基本上每周都有公开课安排,最多一周达到10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共同进步。
惠州一中下埔校区现有在职教职工140人,其中134名专任教师中有副高级教师43人、中级教师43人,中高级教师占比达64%;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16人,本科学历118人。近3年来,涌现不少优秀教师代表,邵骏等15人次教师获得惠州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市级荣誉称号,黄珊珊等26人次获得惠城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区级荣誉称号。校园心理剧《发声》荣获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校园心理情景剧一等奖、惠州市心理情景剧特等奖,黄莉君荣获惠城区校园心理剧“优秀指导奖”。
赓续初心,奋楫笃行。在组织建设拓展“广度”、办学目标提升“维度”、教学质量提升“高度”、德育工作彰显“温度”、人才培养加大“力度”五方面重点发力,惠州一中下埔校区聚焦“五度融合”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赢得广泛认可。未来学校将砥砺前行,书写新时代育人工作新篇章。
2024数学备课组。
优秀团队代表
2024数学备课组 让一串串数字“活”起来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是2024数学备课组始终在思考的课题。团队摆脱单一的教学模式,把生动有趣的元素融入日常的教学中,提高课堂灵活性。
该备课组组员有陈仕杰、杜德军、罗云洪、李丽斌、徐玉琼、李艺璇、王泽嫒、何雅婷,均是数学团队的核心骨干。他们精心挑选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每一堂课都充实有趣。他们对教材的理解深入透彻,能够精准把握教材的核心思想和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他们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反馈、考试数据分析等方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每周召开备课组会议、每周开展周测、积极“培优”“辅差”……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备课组形成了独到的方式方法:教学质量方面,通过定期的教学反思和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个性化教学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如坚持作业和周测面批;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度的学习,如每周开展一次“培优班”教学活动。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积极开发利用教学视频、学习软件等教学资源,既方便学生自学,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024年中考,备课组取得出色的教学成绩,其中考生邱浩函获得惠州市数学第一名,廖俊霖、钟茂航在数学中考中分别取得高分成绩,不负厚望,大放异彩。
优秀教师代表
用心教书 用爱育人
沈晓红,中共党员,初中生物高级教师,从教31年。
沈晓红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31年来坚守教学一线,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敢挑重担敢啃硬骨头,深受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好评。
作为主管学校德育工作的负责人,沈晓红格外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助力学校建设德育特色品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的座右铭是“教师一定要有公心、爱心和良心;做事一定要公正、公平和公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孩子和家长的充分信任。”课堂上,他是热情的生物老师;下课后,他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常常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红哥”。
以爱为灯 点亮心灵
黄莉君,中共党员,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逾18载。
黄莉君潜心工作一丝不苟,以满腔的热情、专业的技能和无私的奉献,默默耕耘在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田野上。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她最大的使命。黄莉君深知,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石。为此,她不仅在日常教学中传授心理知识,更通过社团活动、心理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剧、心理漫画大赛、心理游园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作为“知心姐姐”,她的身影遍布校园每一个角落,用爱与智慧照亮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之路。她擅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处理人际关系,在她的帮助下,不少学生走出了心理困境。
躬耕不辍 桃李芬芳
余福齐,中共党员,初中数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20年。
大学期间就读的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这为余福齐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加入惠州一中下埔校区以来,余福齐连续多年担任九年级班主任和负责数学教学工作,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在去年担任七年级级长期间,他带领班主任团队起早摸黑,苦中作乐,和全体科任老师团结协作,共创佳绩。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该批学生在一中集团七校联考中获取第四名的佳绩。
在班主任工作中,他特别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和品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营造学习氛围浓厚、风清气正的优秀班级,增强每位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
潜心耕耘 绽放芳华
黄珊珊,中共党员,初中生物一级教师,担任班主任及大队辅导员12年。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是黄珊珊的育人原则。12年来,她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在育人工作中,她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理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管理,力图使学生在团结、奋发向上的集体中得到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
黄珊珊思想素质过硬,师德高尚,富有探索和开拓精神。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她做到“勤、严、细、实”,所带的班级多次在卫生检查、板报评比、最美课室、广播操比赛等各项检查评比竞赛中获奖,担任班主任期间所带的班级每学年均被学校评为“文明班”。
躬先表率 助力成长
曾美慧,中共党员,中学英语一级教师,任教20年。
秉持“以爱育人,以德育人”教育理念,曾美慧以校为家,兢兢业业,勇于奉献,开拓创新。她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专业知识,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和培养。她针对学校具体学情,潜心摸索、进取创新,逐渐形成特有稳健、灵活、求实、创新的教学风格。对于“问题生”“学困生”,她会给予深入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宽容之心教育引导学生。
连续担任16年的班主任,曾美慧善于利用资源进行有效班级管理,以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灵。她是良师也是益友,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她能紧跟教育发展新形势,主动探索班主任工作新方法,特别在研究解决德育工作方面有新思路、新办法,所带班级年年被评为“文明班”。她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为高中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
坚守初心 灯塔领航
郭小珊,中共党员,初中地理一级教师,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5年、班主任7年。
郭小珊是学生眼中的优秀班主任,她一直秉承“坚守初心,灯塔领航”的教育理念关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7年的班主任工作,让她深深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班主任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她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善于寓教于乐和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深入学生群体,才能写好育人故事。
郭小珊连续两年担任学校青年教师导师,通过传、帮、带、扶,提升青年班主任的专业能力,被学校授予“优秀导师”称号。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黄莉君 本版图片 惠州一中下埔校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