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报深度丨惠州如何竞速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

原标题:

上榜中国智能网联汽车50强城市,培育出产业链“链主”企业

惠州如何竞速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

  打开车门,驾驶位空无一人,在小程序下单后无人驾驶车带你自由出行……前不久,武汉“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火爆出圈,频现热搜。

  在惠州,无人驾驶场景早已实现市场应用。2022年底,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无人驾驶公交试运营,惠州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无人驾驶公交。

  无人驾驶频频出圈,背后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速。作为全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重要一极,惠州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榜中国智能网联汽车50强城市,并培育出德赛西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

  如今,智能网联汽车迅猛发展,不断催生汽车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并成为城市间竞逐的新赛道。未来,惠州如何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上提速,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区,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增添新动能?

  研发新技术

  “无人”驾驶如同经验丰富“老司机”

  完全放开双手,甚至不看路面,汽车也能将你送达。这样的场景已不再是想象,在惠州正逐渐成为现实。

  日前,记者来到德赛西威惠南工业园,亲身体验了一把智能驾驶的乐趣。

  走进园区,一辆新能源SUV映入眼帘。该车的智驾技术中,算力支撑平台为德赛西威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从外观看,该车与普通汽车并无异,但车头、侧面及车尾部均装有摄像头与激光雷达,能为车辆提供精准感知周边障碍物的能力和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野”。

记者在德赛西威惠展厅体验智能驾驶。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摄

  “我们准备出发了。”驾驶员启动车辆,手握方向盘驾车驶出园区,在快驶入惠大高速前,只见驾驶员轻轻触碰中控显示屏上的NOA高速智能驾驶系统,显示屏上立马出现蓝色的智能驾驶功能,上面的蓝色引导线标示出了车辆前进路线。

  “ACC辅助驾驶已激活,导航辅助驾驶已激活。”随着提示音的响起,车辆已交给电脑操控。而车上的驾驶员则是右脚离开油门踏板,双手轻轻放在方向盘上,做好随时手动接管车辆的准备。

  记者看到,从匝道驶入行车道后,车辆在安全情况下时速迅速提到100公里,保证通行效率。当遇到前车变道时,智能驾驶车辆会及时减速进行避让;当遇到前车开得太慢时,还会提醒驾驶者准备超车,然后加速超过前车。

  很快,就要下高速驶入匝道了,智能驾驶车辆自动识别岔道口后,打开转向灯提前变道,并减速到时速40公里进入匝道。“200米后,功能即将退出,准备手动接管。”在高速行驶即将结束时,系统还自动提醒驾驶员手动接管驾驶。

  整个体验过程中,记者感受到智能化驾驶带来的便利,智驾能够与真人司机一样即时辨别各类路况信息,即时作出安全、科学的决策,展现的避障能力完全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如果说德赛西威的智能驾驶是给车辆安装了一颗“聪明的大脑”,那么名商科技的远程智驾,则犹如科幻大片中的模拟驾驶舱,是真能远程控制车辆驾驶。

  日前,在惠阳区三和街道的名商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坐在模拟驾驶舱中,控制着一台工程车模型穿梭在公司展厅内,给记者展示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远程驾驶技术。

  系上安全带,调整座椅,打开点火开关,启动车辆……所有步骤像进入到真实驾驶室一样,都需要按照规定流程完成。只不过,驾驶员面前的不是挡风玻璃,而是模拟器三块显示屏——车外环境、驾驶轨迹等一目了然。

名商科技展厅。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在矿山、港口等低速封闭场景,工程机械驾驶员作业环境恶劣一直是行业痛点,无人智能驾驶技术正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名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志洲介绍,该技术可以运用于工程机械设备,驾驶员透过显示屏可以监控车辆状态,并通过操作油门、刹车、手柄等,远程完成车辆行驶、抓取等动作,让驾驶员远离矿山等恶劣环境。

  江志洲介绍,智能远程驾驶系统主要靠摄像头将车辆四周状况采集后传给车载中央控制器,再把处理过的信息通过5G网络传输到远端的模拟驾驶舱,依靠最核心的低延时技术,驾驶员的远程操作和现场车辆作业几乎可以达到同步进行。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惠州众多科技公司纷纷挺进智能驾驶领域,自主研发新技术,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如华阳集团依托高性能计算平台、多传感器融合、驾驶辅助控制算法以及智能网联技术,从低速泊车场景向高速自动驾驶场景延伸,提供人-车-路-云协同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链出大产业

  聚集近50家产业链企业,年产值超410亿元

  去年8月份,广东省公布了2022年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德赛西威与广汽集团成为全省唯二的首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

  作为惠州本地成长起来的“链主”企业,德赛西威是国际领先的移动出行科技公司之一,其多个细分领域产品稳居国内龙头地位,整体实力位居国内汽车电子行业第一。2020年底,德赛西威牵头组建广东省高端汽车电子制造业创新中心,着力解决全省汽车电子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

  不仅如此,前不久,《2024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发布。其中,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华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惠企入选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

  一座城市,3家企业入选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可见,惠州在汽车供应链中的实力。

  一个“龙头”带起一个产业链条,一条产业链串起产业集群。目前,依托德赛西威、华阳通用等汽车电子龙头企业,集聚博实结、名商科技等近50家产业链企业,形成了车载导航、信息娱乐、智能驾驶、电源管理系统、电控系统为主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2023年,惠州智能汽车电子产值超过410亿元。

  伴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智能化产品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比重不断增加,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保持较高增长率。

  “华阳多媒体HUD、无线充电产品市场地位、技术能力位居国内前列。”华阳集团副总裁、华阳多媒体董事长韩继军介绍,华阳多媒体从2012年开始自主研发HUD,在客户资源、研发能力、智能制造、供应链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已获得国内自主车企、新势力车企、合资车企及海外车企等客户的众多项目。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今年前5月,华阳多媒体HUD产品以22.3%的市场份额,持续占据国内乘用车市场首位。

  得益于HUD等汽车电子产品线的持续高增长,华阳集团的营收和利润也水涨船高。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93亿元,同比增长46.23%。其中,汽车电子实现营业收入30.71亿元,同比增长65.41%。

华阳通用汽车智能驾驶仓。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随着智能驾驶的广泛应用,高阶智能驾驶功能规模化商用迎来高速增长契机,带动公司智能驾驶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德赛西威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德赛西威高算力平台IPU04已在多家客户实现规模化量产,并有大量在手订单将陆续实现量产配套,同时轻量级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不断推出更多新方案,适配行业需求。

  数据显示,德赛西威智驾域控2023年以46万套供货量高居行业榜首。今年上半年,德赛西威营业收入116.92亿元,同比增长34.02%。其中,智能座舱业务同比增长27.43%,智能驾驶业务同比增长45.05%,网联服务业务同比增长66.9%,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业务可谓齐头并进。

  “去年,惠州上榜中国智能网联汽车50强城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智能网联汽车是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五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作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

  抢抓新机遇

  发力汽车智能化“下半场”,推动产业驶入“快车道”

  业界已经形成共识:汽车业正在经历大变局,“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全球及中国自动驾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893亿元增至2023年的3301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3832亿元。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发布《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基本信息》,指导进入试点的联合体开展试点实施工作,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驾驶技术既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也是绿色低碳出行解决方案的重要支撑。”在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陈澄看来,惠州亟需进一步抢抓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重大机遇,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

  事实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惠州“2+1”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

  2023年1月份,我市印发《惠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无人驾驶系统、智能座舱、信息娱乐系统、智能传感器、车载通信模组、电机电控电池系统等,以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无人驾驶公交车项目为示范引领,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成为国内重要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区,打造国内领先的研发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无人驾驶公交。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惠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有着比较好的基础,但该赛道对企业要求高,尤其是研发投入和人才需求。”德赛西威高级副总裁、技术中心总经理黄力认为,推动惠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强化城市协同发展,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把更多高端人才吸引到惠州。

  “惠南科技园将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千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建成集软硬件研发、测试、产业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产业园区。”惠南科技园有关负责人说,该园区将在德赛西威已有自动驾驶测试场的基础上,将园区内道路及周边道路打造成开放式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为相关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提供一站式服务。

  目前,我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仲恺高新区。“近年来,德赛西威、华阳通用等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车联网及应用创新产业基地正逐步建成。”仲恺高新区经济发展和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通链上企业配套协作堵点卡点,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强与整车生产企业的沟通、交流和配套,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他山之石

武汉冲击“自动驾驶第一城”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要造一台“聪明的车”,还要打造“智慧的路”,布局“强大的云”,将车辆、道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连为整体。其中,武汉是领跑者。

  良好的产业基础,是武汉冲击“自动驾驶第一城”的核心优势。长江以北,以“中国车谷”著称的经开区集聚了14家整车厂和1200余家零部件企业;长江以南,被誉为“中国光谷”的东湖高新区,以光通信、芯片、信息网络等为代表的“光芯屏端网”产业在此蓬勃发展。目前,武汉已集聚东风悦享、百度、小米、亿咖通、华砺智行、芯擎科技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核心企业100多家。

  此外,武汉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促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仅涵盖了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应用等方面,还注重打造产业生态,吸引相关企业和机构入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武汉还建设了多个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道路自动驾驶示范区,为企业车路协同技术的测试应用及全面验证提供了有力支持。

  策划 惠州日报记者张旭华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谢宝树 林丽娟 袁畅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