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宅传奇——墨园大夫第》纪录片解说词

原标题:

惠州大宅传奇——墨园大夫第

——《惠州大宅传奇——墨园大夫第》纪录片解说词

  上集: 墨园大夫第传奇

  【解说】

  冥冥之中,选此风水宝地,自有天意。士财双收,如此传奇故事,听老宅述说。

  【画面字】

  墨园大夫第,清代建筑,陈氏第六代祖先陈尚忠所建。

  【解说】

  相传墨园陈氏的祖先是清初文状元,原籍福建,人称陈举人,和当地的武状元发生纠纷,在康熙年间举家迁居至横沥墨园村,距今约300年。

  陈家到了第六代陈尚忠开始兴盛,其岳父给了他一大坛白银,他开始做起了船运生意,利用墨园处于东江边的水运优势,将糖等商品用船运到广州销售。

  【同期】陈福雄 陈氏家族后人

  陈尚忠,我们的祖宗到广州石龙,那些做生意的人一看到(陈尚忠),(就说)“卖糖的陈老大(陈尚忠)来了,广州的糖跌价了,不要去了。”陈尚忠说:“我们要去。”(做生意的人说)“你要去啊?现在广州的糖才多少钱一斤啊?我们不去了。”陈尚忠问:“你要不要(去)啊?不要就把你们那些糖全部给我。”他收了几百号船的糖,去广州(贩卖)。

《墨园大夫第》上集视频。

  【解说】

  数日后陈尚忠到了广州,糖价居然上涨了,比他的收购价还高一半,陈尚忠于是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很快就把白糖销售一空,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同期】陈福雄 陈氏家族后人

  船家问道:“陈老大(陈尚忠),现在怎么样?我们空船回去吗?”陈尚忠回答道:“我要你们的船给我装米。”

  【解说】

  当时已是五六月,稻谷眼看着就要成熟了,船家们都觉得这不可思议。满载着大米的船回到石龙时,又有快马来报,家乡洪灾泛滥,稻谷全部水浸了,这一造没有收成了。于是陈尚忠带着大米回到横沥镇上,他用买来的大米煮粥救济灾民达数月之久。这是陈尚忠第一次做生意,不仅赚了大钱,还赢了名声。

  陈尚忠有两个儿子,陈文和陈泰,长子陈文一直跟随父亲做生意,甚至比父亲聪明。

  【同期】陈福雄 陈氏家族后人

  到每一个糖寮去收糖,后来回到家里。陈尚忠说:“你账本给我看看。”陈文说:“哪里用账本,全部在(脑子)这里。”(陈尚忠)就要考他(陈文),(陈尚忠)随便去抽几箩筐糖来,问“这箩(筐)糖多重”,陈文回答:“这箩(筐)糖重50斤。”(结果)它就是50斤。等下一称,分毫不差。

  【解说】

  父子搭档,陈家生意越做越大,买地建屋也成了必然,如今的墨园大夫第,就是陈尚忠在清朝乾隆年间所建。

  【同期】陈福雄 陈氏家族后人

  以前下面(地基)是很深的一个水塘来的,在水塘底下打基础用石头,中间(部分)用油浸过的竹子,(首先)放一层竹子,中间一板石就放条竹子下去,这样就有力(坚固),人家想推都推不倒。很低洼的地方建起房子来,这就是聚宝盆。

  【同期】温泉 建筑设计师

  对于中国古人来说,他们追求的是“天、地、人”三才。再补充多一句的话叫作“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人们的一种最高的追求,所以它这个门上面的一个压顶里面都是三横的,而且它的这个边线也是三,所以它的寓意是永远都要保持住这种谦卑。

  【画面字】

  “天、地、人”人排在天和地之后,人敬畏天地,保持谦卑,和谐发展。

  【同期】温泉 建筑设计师

  这个排水口感觉它像押鱼的那种形状,这个是鱼嘴口,那是它的尾巴,刚好它里面是一个排水口,(排出)屋顶泄下来的雨水。它有一个装饰的作用,还有这个消防的寓意。 

纪录片《惠州大宅传奇——墨园大夫第》上集片头(视频截图)。

  【解说】

  富裕起来的陈家开始追求科甲入仕,陈尚忠次子陈泰一心苦读,终获功名。《惠州府志·选举志》记载,陈泰于清嘉庆戊寅年(1818年)中举,如今“大夫第”的堂屋正门,还挂有一块“文魁”的木横匾,左侧写着“清嘉庆二十三年戊寅科”,落款为第七名举人陈泰立。

  【同期】温泉 建筑设计师

  你看它的这个梁柱,“后退一,官为三品”,看它的这个规制,你看1、2、3去到了这个位置,所以他的官做到三至五品。

  【解说】

  “大夫第”这个名字,是到了陈家第九代——陈文的孙子立的牌匾。如今大门左侧挂着一块“大夫第”匾额,上面写着“都察院都事加二级陈其侯立”,落款为“同治八年(1869)乙次已己仲秋谷旦”。正门另一侧,还有一块几乎一模一样的牌匾,唯一不同的就是立匾人姓名为陈其相。

  “大夫第”三堂堂屋正门悬挂的“急公好义”牌匾,相传当时惠州府官员刘公远上任,因囊中羞涩,连交接的银子都凑不齐,是陈其相无意中帮助了他。后来陈其相还相助刘公远好几次,刘公远对他甚好,当干儿子对待。

  【同期】陈福雄 陈氏家族后人

  (“急公好义”牌匾是当时)惠州府送的。刘公远当时当县长,没钱啊,要建设当时的惠阳县(惠州府),没钱怎么建,陈其相就说:“要建设什么地方,我来出钱。”

墨园大夫第。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下集: 风云起 官兵围宅

  【画面字】

  墨园大夫第,清代建筑,陈氏第六代祖先陈尚忠所建。

  【解说】

  树大分枝,户大分家,陈尚忠之后,陈文和陈泰因各方面的原因分家了。有一次陈泰买了一个西洋落地大钟摆在家里,陈文问:“这个钟有什么用?”并有责怪弟弟浪费钱财之意。听到陈泰“用来看时间”的回答后,陈文则说:“我用不着看什么时间。太阳升起我就干活,太阳落山我就回家。”

  两兄弟一个从商,一个从文。分家时作为兄长的陈文很大气,他对陈泰说:“家里的银子,你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剩下的留给我就行。”

  【同期】陈福雄 陈氏家族后人

  因为大儿子(陈文)他做生意,分了家后,因为(陈文)他的钱太多了,需要两间银库存放。(银库)里面两层那个石头,一层这个灰砂层,再加多一层红石头(红砂岩),那个楼上加上板,加上一层灰砂,还有一层麻石,一共三层。

  【解说】

  铜墙铁壁,如此形容真不为过,用红砂岩错落砌成,火烧不穿,枪打不进。

  【同期】陈福雄 陈氏家族后人

  后来他(别人)要进这个大门,没办法进,你看看这里都是(榫眼),全部上来这里还是一排(榫眼),一条横在这里,那也有一排(榫眼),这三条(榫)全部都那么大的。

《墨园大夫第》下集视频。

  【解说】

  分家后,两兄弟也分别在“大夫第”不远处建起了大宅。陈文建的两所大宅,分别是如今的“茂记大屋”与“荣记大屋”。这两座大屋并排,大小和结构基本一致,均为五间二进。陈泰一房所建的是“二记大屋”,也称“义记大屋”,大屋占地不小,格局讲究,呈凹字形。正门上有许多精美的壁画,题材多为人物花木等,屋内有个戏厅,据说陈泰以前常常在此邀请亲朋听戏赏月。此外,两兄弟还于1810年在大夫第正前面建起了恒兴书屋。

  【同期】陈福雄 陈氏家族后人

  我以前在这里读过书,三年级在这里读过,在这里在楼上也读过,四年级也在这楼上读过。

纪录片《惠州大宅传奇——墨园大夫第》下集片头(视频截图)。

  【解说】

  这个墨园村人称为老书室的地方,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解放后被改为小学,村里55岁以上的男子都在书室读过书。可惜老书室外观尚在,只是室内已不复当年风貌。

  从陈氏家族清初来到墨园,伴随着清朝的壮大而兴盛,似乎也随着清朝的没落而衰落。清朝末年陈家一个后代加入了一场起义运动,于是清朝政府派出官兵包围了墨园村。陈家人不敢怠慢,每天好吃好喝招呼着官兵,据说每天从家里抬出三大筐银子供官兵们用。一直从龙眼花开,直到龙眼结果,事情才出现了转机,被定为不是造反才撤了兵。虽然陈氏家族逃过一劫,但长达数月的包围,陈家元气大伤,官员疏远,荣盛一时的陈家遭此变故,渐渐落败。

  【画面字】

  注:1959年惠州遭遇洪水,墨园族谱也因此完全被毁,片中所述之事多为口口相传。2013年,陈氏后人成立一个大夫第管理办公室,由25位族人组成,请专人看守大夫第。 (陈雪莲)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