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我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450多家规上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今年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建议239件,其中《关于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确定为今年重点督办建议。11月14日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主任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重点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9月,全市智能家电、食品、家具、制鞋、纺织服装等五大优势传统行业规上工业企业1035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58.8亿元,同比增长4.2%,较2023年全年提升7.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3.7%,较2023年全年提升1.02个百分点。
代表建议加快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的优势传统产业主要有纺织服装、食品、智能家电、家具、制鞋等产业,涵盖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多年来,惠州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制造业重要基地,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实体经济不动摇,着力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动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关于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由市人大代表、惠东县技工学校副校长陈惠丹领衔提出。她认为,我市优势传统产业具有企业多、规模大、从业人员多等特点。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和具体举措,并取得良好成效,当前要进一步加快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安排,充实综合性、专业性工作力量,逐级压实责任链条,层层落实,环环相扣,切实推进建议落实落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研究制定《惠州市促进食品工业提质升级专项行动方案》《惠州市工业经济稳增长若干措施》等政策,明确办理方向和工作重点,从开展技术改造、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开拓市场、创品牌、扩产升级等方面推动我市传统产业做大做强。
作为今年唯一一件重点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重点建议督办工作,制定督办工作方案,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加大跟踪督办力度,推动政府进一步提高办理工作实效。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点建议办理方案提出的各项工作措施基本落实,我市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提出建议的代表对重点建议办理工作表示满意。
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提速
日前,惠东鞋业产业集群与“惠东女鞋”品牌高质量发展发布会在广交会展馆举办。作为惠东特色产业,惠东女鞋积极探索转型升级路径,努力朝定制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惠东鞋业总部经济园(惠州上正鞋业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制鞋产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引进信息数据系统,推出新技术“3D建模”,实现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体验。
“引导服装和制鞋企业运用信息化平台,积极发展联营销售模式,如惠东县鞋企通过数字化赋能,注册女鞋类网店超6000家,线上年销售女鞋超1亿双,销售额近70亿元。”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超450家规模以上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促进我市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发展。我市以入选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为契机,紧抓消费品工业发展大趋势和消费升级新趋势,大力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成立惠州市品牌建设工作专班,加强优势传统产业的企业品牌建设。
“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提速,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面向家电、家具等行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创建高企和创新平台等工作。”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各承办单位严格按照方案落实工作任务,建立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机制,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筛选优质传统产业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示范培育,全面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共安排省、市财政专项奖补资金超7800万元支持114个传统产业相关企业,资金额度、企业数量均高于2023年。
打响“惠州智造”“惠州创造”品牌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提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以此次重点建议办理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保持发展定力,坚持久久为功,自觉把优势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放在同样重要位置,通过深化改革,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开展专项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地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持续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机,使传统产业所蕴含的新质生产力有效释放。
“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力度,加强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建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建议,要加强政策供给保障,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营造强化创新的政策导向,推动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化发展、数字化转型。要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鼓励企业抢占行业高点,争创自主品牌,推动构建优势传统产业品牌体系。持续落实各类产品商标、专利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的宣传、服务和保护工作,着力把惠州服装、惠东女鞋、家具、食品等惠州特色产品推向世界,打响“惠州智造”“惠州创造”品牌。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大政策服务保障,通过各类政策支持引导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数字化转型等,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根植性强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传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鼓励传统产业开展参展、办展、供应链对接等活动,进一步打响惠州品牌知名度;加强传统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作,打造若干产业链完整、产品品类丰富、区域知名度高的传统产业集群,并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增创自主品牌,加大对惠州地理标志产物、各类优势产品的宣传力度;加强人才支撑保障,引导职业院校采用优势传统产业导向的人才培育模式,支持惠州学院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食品、服装、鞋等产业合作平台。
■代表之声
协同推进传统产业“存量焕新”
“市政府高度重视重点建议办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件需要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工程。”市人大代表陈惠丹说,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不变则退,要与新兴产业同频共振,主动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和发展条件变化,注重提升传统产业企业自身造血能力,以技改和数字化为抓手,协同推进传统产业“存量焕新”。
“优势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是惠州制造业的家底、家当,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优化升级,依然大有可为。”陈惠丹认为,要进一步明确各县区的优势传统产业结构,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分类引导,精准施策,在政策支持、融资渠道、人才招培、研发投入、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稳步推进,有序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脱胎换骨”,走出一条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郭敏 通讯员翟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