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原标题: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见效 促进行业专业化高端化

  作为制造业大市,惠州构建“2+1”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功跻身“万亿工业大市”,生产性服务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1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我市选出的省人大代表视察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并邀请驻惠全国人大代表参与视察。

  在专题座谈中,代表们认为,随着惠州制造业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效率提升等方面产生更高需求,同时也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当前,要加速推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助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生产性服务业分为十大行业

  代表们前往位于惠东县白花镇的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视察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项目,该项目将构建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算力基础设施,成为超大规模数据及算力中心。

  信息服务是生产性服务业十大行业之一。依托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优势,我市积极推动信息服务发展。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向人大代表介绍,随着打造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我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数字产业体系建设,将进一步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能级。

  根据分类,生产性服务业分为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共十大行业。

  我市工业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电子信息和石化两大主导产业高速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2021年突破万亿元,2023年突破1.3万亿元,未来将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省人大代表、省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夏萍认为,惠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尤其重要和迫切,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接下来要进一步细化相关工作措施,加大部署和落实力度。

  今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实施方案》,都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等具体任务。

  大力支持产学研融合,引进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生产经营主体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与制造业直接相关,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其发展水平决定着产业结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

  视察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备受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关注。广东仲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位于仲恺高新区展创大厦,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代表们现场了解到,产业园从开园至今累计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50家,企业主营业务为服务外包、劳务派遣、人才培训、猎头、薪酬管理、教育投资、背景调查等,产业园服务人数超过266万人次,为惠州引进就业人才超过53.5万人次。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全国人大代表,南亚塑胶工业(惠州)有限公司生产工程师、工会主席刘进说,一线制造业人才需求较大,除了发展产业园外,希望进一步规范县(区)、乡(镇)人力资源培训机构,更好服务企业用工需求。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系统工程师杨青春说,近年来人力资源和劳务派遣公司数量急剧上升,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劳务派遣公司的监管,进一步预防和减少劳务纠纷等。

  两大科学装置、东江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我市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初创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培育梯队正加速形成。

  “我们面临的‘卡脖子’技术虽然大多集中在制造业,但掌握核心技术的往往是在生产性服务行业。”夏萍建议重视科技研发设计等方面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惠州研发中心副主任喻连香,省人大代表、惠州学院副院长魏晓慧等也建议大力支持产学研融合,引进和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不断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见效。

  重点培育一批市场潜力大、有条件做大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代表们前往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视察世维-华南供应链枢纽项目,该项目正在高标准打造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成运营后将主要提供保税物流、保税出口、跨境电商、转口贸易等综合保税物流服务。

  省人大代表、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T业务中心副总经理姚金凤表示,在本地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型企业是直接受益方,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企业效益等。省人大代表、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雕刻车间主管罗先洪希望保税物流中心尽快投入使用,更好服务惠州本土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代表们在视察中了解到,我市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展差异较大,内部结构亟需优化。如生产性服务业的十大行业中,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服务、金融服务3个行业增加值过百亿元,其他行业增加值偏低、发展水平偏低,且县区发展分化明显。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不久前印发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在生产性服务业十大领域提出可量化的具体措施。各县区、市直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本地区本领域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文件,推动做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接下来将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重点培育一批市场潜力大、有条件做大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加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邱子越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