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宣讲团来惠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宣讲活动

原标题: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宣讲团来惠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宣讲活动

理论宣讲有“鲜味”“甜味”“乡土味”

  理论宣讲深入人心,学用结合激发干劲。12月9日至10日,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宣讲团来惠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宣讲活动。5位教授、讲师深入惠城区和仲恺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小切口讲述大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政策精神讲出“鲜味”“甜味”和“乡土味”,将党的“好声音”送到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坎上。

  “菜单制”“点播式”宣讲是鲜明特点

  “准确把握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的大政方针,以改革增添民营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仲恺高新区宣讲主会场,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土红教授通过“理论阐述+实践案例”有机融合的方式,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实际为仲恺高新区发展建言献策。

  “菜单制”“点播式”宣讲是此次活动的鲜明特点。此次结对共建宣讲,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宣讲团紧扣基层需求,根据有关单位、镇街、社区的点的“菜单”,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及新时代作风与家风建设等主题,深入惠城区、仲恺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开展了10场理论宣讲。

  “宣讲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和实践温度,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带来了一堂堂精彩生动的理论课。”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结对共建宣讲活动内容丰富,在提升基层理论宣传普及水平、培育壮大基层理论宣传人才队伍、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理论宣讲阵地作用,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了解,根据工作安排,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四部门组织安排全省10所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组团式”结对共建。今年4月,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惠州结对共建,举行了首场结对共建宣讲活动,并于6月集中开展了20场宣讲。此次除了集中宣讲外,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还前往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惠州市鹅城巧娘手工艺发展中心等地实地调研,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情况,为推动惠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建言献策。

  坚持学思用贯通,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强大动力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宣讲活动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在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同时,注重把功夫下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强大动力。

  “我将努力把学习成果内化为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不断创新宣讲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惠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贡献力量。”聆听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练庆伟教授关于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宣讲后,惠城区江北街道党政和人大办办事员黄蕾深受启发,表示要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李敏在宣讲中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发展重点等内容,这让仲恺高新区沥林镇沥林村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张明太感触颇深。张明太表示,听了宣讲后,他对“百千万工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后将更好服务群众,积极推动村里各项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生动的宣讲让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让党员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能共情,让大家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明确了行动方向。

  “授课老师通过案例分析、PPT演示等方式,展示了我们国家为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而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认识。”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事处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公室办事员周轲表示,作为一名组织人事干部,他将全力做好选人用人、干部培训等工作。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通讯员梁玉丹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