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我市积极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解决就学难问题
今年全市新增义务教育学位超3万个
随着惠州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自2016年“二孩”政策发布后适龄儿童入学高峰期的到来,各学段优质公办基础教育资源的供给压力不断增大。2024年初举行的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通过票决,将“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解决就学难问题”纳入十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彰显了市人大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深切关怀。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积极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盘整学位,师资队伍建设及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从源头上缓解学位紧张问题,努力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感和满意度。
把“实事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我觉得太幸运了,因为孩子9月份正好要上幼儿园,我的单位就在附近,孩子能跟我一起上下班,很便利。”家长冯女士说,今年上半年从惠城区教育部门得知,海伦堡玖悦府附近将新开一家公办幼儿园。起初,她担心学位抢手,但经历一系列报名环节后,她发现公办幼儿园面向大众,大家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冯女士的经历正是我市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通过新建公办幼儿园,有效解决就学难题。
11月15日,记者走进惠城区直属机关幼儿园玖悦府园区看到,宽敞明亮的教室,功能齐全的活动室,宽阔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等,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惠城区直属机关幼儿园联合党支部书记、园长孙彩虹告诉记者,该园是惠城区直属机关幼儿园的分园,于今年9月正式开园,提供公办学位420个。
惠城区直属机关幼儿园分园的设立,折射出我市教育事业扩容提质的发展之势。
教育是民生之本,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公办学位供给任务已全部完成,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了更优的学习环境,为奋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前教育方面,全面完成今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6所,新增学位5010个。
在义务教育方面,全市完成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9所,新增学位20085个;各县(区)持续加大力度盘整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已盘整学位12200个。全市共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2285个。
在普通高中方面,通过新建惠州市第八中学高中部,完成惠东中学和大亚湾第一中学(高中部)扩建工程,新增普通高中公办优质学位5700个。
惠州市第八中学金泉校区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惠州日报记者姜劲宇 摄
这份“幸福账单”是我市按下学校扩容提质“快进键”的具体表现,不仅有力地缓解了学位供需矛盾,更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教育发展带来的温暖。
为有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我市积极采取措施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不仅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改善教学条件等手段,持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发展差距,还大力推进新建学校的落成与投入使用,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作为我市今年新建的一所公办普通高中,惠州市第八中学金泉校区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700个。
惠州市第八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学勇介绍,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以创新科技为特色的“华为鸿蒙科技班”,于今年首次招生。学校配备了交互式一体机、展台、电子班牌等先进设备,构建了信息化教室和“科创”实验室。
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
我市在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的同时,也注重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和优质教育集团的建设,努力实现“家门口的学校就是好学校”的目标。
惠州市第一中学附属金山湖学校从奠基到落成,市民李女士密切关注着。在她看来,孩子能在惠州一中这块“金字招牌”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一件幸福的事。
新学期开学,该校如期投用,不仅是李女士一家,许多居住在附近片区的居民都如愿让儿女“上好学”。
近日,记者走进惠州市第一中学附属金山湖学校,步入简洁大气的校门,红砖白墙的教学楼里,教室宽敞明亮,书声琅琅,充满活力。据悉,该校预设54个高标准教学班,可容纳约2500名学生。今年为首年招生,共有18个班,大约800名学生,在职教师约60人。“在这里上学我很开心!”该校一(3)班学生叶昊霖说。
新建学校的教室宽敞明亮。
在增加学位供给的过程中,我市注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布局调整,通过对部分公办学校进行改(扩)建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教育设施,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一方面通过优化学校硬件资源,包括增加教室、调整布局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容纳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班级规模以及教学资源配置,在不增加学校硬件设施的情况下,增加学位供给。目前,惠阳区镇隆镇井龙小学、博罗县杨村镇张金安小学2个改(扩)建项目正在进行施工。
市人大高度重视,监督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近年来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报告,监督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惠州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市人大代表聚焦教育领域热点焦点,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建言献策。
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市人大代表票决选出“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作为市十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跟踪监督、连续监督,督促和支持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出生人口变化新常态所带来的挑战,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民生实事办理落实,切实为群众解决就学难、就学远等问题。
策划 惠州日报记者郑娜 徐园连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叶丽莎 特约通讯员郭敏 通讯员谢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