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人大代表聚焦交通站场管理,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
立行立改 交通出行更舒心更安全
直奔主题、直言不讳、直指要害。1月2日上午,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活动上,部分在惠全国、省人大代表及市人大代表聚焦交通站场管理工作,集中反映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人民群众的关切期盼。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站场驻惠管理单位有关负责人到会认真回答代表提问,听取意见。
会议强调,要优先解决市民、旅客诟病的便民设施、便民服务等硬件或功能缺项和弱项,对环境卫生、标志标识、文明服务、治安管理等可以立即整改的且立马能见效的,要迅速整改,同时对全市的交通站场要进行一次全面排查、系统梳理,发现问题、举一反三,采取措施、立行立改,抓紧落实整改并长期坚持。
会前,人大代表前往各交通站场进行视察。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摄
代表发问,部门现场回应
交通站场是一个城市的“门户”和“窗口”,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体现一个城市治理能力。目前,惠州铁路、机场共有客运站点18个。
会前,代表们前往惠州机场、惠州火车站、广汕高铁惠州南站、广惠城际云山站和小金口站,实地察看各交通站场硬件设施设备、交通秩序、施工管理、环境卫生等情况及存在问题。会上,播放了惠州市交通站场监督“回头看”工作纪实影像。
“从旅客角度来看,火车站的环境卫生问题、设施设备问题、交通组织问题、形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治。”全国人大代表刘进首先发问。他提出,马上进入春运,惠州火车站如何通过整改和提升确保旅客安全舒适?面对惠州火车站的交通组织乱象,有没有彻底解决办法?全国人大代表喻连香也提出,惠州机场停车场设置较远,旅客出行不便,综合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
省人大代表陈桂荣非常关注广惠城际铁路的乘坐体验,他说不少站点有几个出入口,不少指示、标识不清楚,旅客不知道往哪里走,应该在购票、出入口等位置进行明确提示,不要让旅客走冤枉路。省人大代表刘汉帆也提出,广汕高铁惠州南站标识标牌过于密集,令人眼花缭乱。
交通站场是城市名片。市人大代表丁丹提出,要在站场出入口、候车厅等位置,讲好惠州故事,宣传城市形象。
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体局、市港口航空铁路事务中心以及相关站场的有关负责人,现场回应代表提问,表示将加大城市形象宣传力度,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优化交通路线和加强巡逻管控等,提升站场环境。
市人大连续三年开展专项监督
交通站场管理是一项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各级人大代表通过集中视察、检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多次提出加强惠州交通站场管理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开展专项监督,以专题调研、督办重点建议、专题询问等监督方式为抓手,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把调研与监督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座谈研讨与现场解决问题相结合,进行了每月不间断的连续跟踪监督。
“惠州市交通站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一年多,运行效果如何,有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市人大代表吴镇城于2023年领衔提出了《关于加强惠州市交通站场管理的建议》,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在会上,他关注的是长效管理机制,表示多次到厦深铁路惠阳站视察或调研,发现停车、交通组织等动态问题反复出现。
惠城区政府、惠阳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交通站场有关负责人在回应时表示,相关站场此前通过整改有了很大提升,但离代表要求、群众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接下来将扛起责任,进一步明确职责,让市民和旅客有良好的出行环境。
“春运即将开始,此次约见活动很有针对性,对政府工作有监督和启发作用。”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政府对站场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开展调研和监督检查工作。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将明确整改主体和时限,立行立改,确保整改落实及时有效;将举一反三,提升管理水平,开展好长效、常态化管理工作;将持续构建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惠州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作出应有贡献。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谢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