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春满畲乡 幸福安康”2025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博罗县横河镇嶂背村举行。晚会上,歌谣、畲语、畲族服饰以及独特文化习俗让观众开了眼界。一场“村晚”,把藏在深山的嶂背村重新拉回公众视野。
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我们慕名来到了嶂背村。
“春满畲乡 幸福安康”2025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博罗县横河镇嶂背村举行。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在罗浮山北麓,坐落着博罗唯一的少数民族村——横河嶂背畲族村。据随同人员介绍,畲族是我国传承历史最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畲族先民历经千辛万苦,迁徙到此,距今已有600余年。在上个世纪60年代,嶂背村村民仍然隐居于深山老林之中,过着疏离于时代的生活。就是在这么一个风景秀丽、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仍保留着畲族传统与习俗,文化多彩,别具特色,难能可贵,是民族文化库中的宝藏。据说,这里还有目前保存最为完好、人口最为集中的畲语遗留地,成为众多语言学者研究的“标本”。2015年,《畲语课本(第一册)》正式出版,这是对畲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有力的举措。
嶂背村,身处罗浮山怀抱,生态保护得很好。走进嶂背村,只见青山绵延如黛,绿树青碧如烟,绿草如茵,生态环境极好。茂密的树林,古树盘根错节,郁郁葱葱,让人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久久不愿离去。穿行其间,能清楚听到鸟儿的鸣叫声和自己的心跳声;行走小路上,鞋子与路上的青石板、碎石子碰撞出清脆的声响,颇有“曲径通幽处”的感觉;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宛如丝带,顺着溪流一直向远处延伸,看不到尽头……
嶂背村建筑既有岭南民居特色,也有少数民族的特点。几间古屋引起了我的兴致,跨过高高的石栏,推开斑驳厚重的院墙门,古色古香的古屋呈现在眼前。古屋门、窗、屋檐的横梁都是木质结构,屋檐的横梁上留有各种花纹,由于年代久远,花纹已模糊不清。看着眼前的古屋,我恍然穿越了时光隧道,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春满畲乡,幸福安康。嶂背村的“村晚”别具一格,让嶂背村在蛇年开年火了一把,向全国观众展示了畲乡独特的年味与文化魅力。这场“村晚”,让畲族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也让外界认识了嶂背村。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嶂背村,洒落在畲族文化传承馆内存放的畲族服饰、头饰、竹篮、簸箕、锄头、秧铲、铁耙、禾叉等“老物件”上面,仿佛在述说遥远的故事。
作者:练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