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惠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举荐办法》出台

原标题:

《惠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举荐办法》出台

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

  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全面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为落实省委部署,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更大力度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英才来惠扎根奋斗,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了《惠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举荐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高层次人才如何分级?如何认定?享有哪些服务优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办法》的主要内容及亮点。

  高层次人才通过认定和举荐产生

  《办法》根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在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在人才层级、评价体系、人才认定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整合。

  在惠州市高层次人才评价方式上,《办法》明确可通过认定和举荐产生,与2022年首发的《惠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和举荐办法(试行)》相比,取消了人才评定。同时,根据新的分级目录,原来的特级人才、A类人才、B类人才、C类人才修改为特级人才、A级人才、B级人才、C级人才。

  在适用范围上,《办法》明确,除在我市就业、创业人才和柔性引进的人才外,承担惠州市辖区内省级及以上重大项目的非惠州市用人单位的在惠人才,由用人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后,均可以认定、举荐为我市高层次人才。

  《办法》在高层次人才认定和举荐原则、申报基本条件等方面与原来保持一致,但在人才评价导向方面更加鲜明,明确高层次人才举荐着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比如,在被举荐人的条件方面,除了关注创新创业成果外,《办法》明确,有海外创业经验并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有正式任职经历且不少于36个月的人才,以及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等,均可被举荐为我市高层次人才。

  60%以上自主举荐权授予重点产业、企业和创新平台

  《办法》明确,高层次人才认定申请常年受理。举荐每年开展一次,具体受理时间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另行公告。

  在举荐形式上,《办法》由原来的举荐委员举荐改为举荐单位举荐,明确高层次人才举荐采取单位举荐形式开展,举荐单位从我市重点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中遴选产生,原则上60%以上的自主举荐权授予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创新平台,同时对举荐单位条件作出具体规定。

  高层次人才认定办理程序上,需经过提出申请、申报受理、审核认定、公示、发放“优粤惠才卡”等5项流程。申报人提交相关材料后,由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所属地区申请人上传材料进行初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复核。中央或省属驻惠单位、市属单位申报材料直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受理审核。

  13方面惠才待遇“干货”满满

  为让各层次人才来得安心、留得舒心、发展顺心,《办法》在事关政务服务、子女入学、购房安居、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优待政策上强化了对人才的礼遇。

  与原有的政策相比,《办法》共整合提出13个方面的惠才待遇,变得更加明确、具体。

  针对关注度极高的子女入学问题,《办法》明确,持特级卡人才和A级卡人才子女申请入读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可根据入学意愿,由学校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公办学校起始年级入学优待;持B级卡人才可根据入学意愿,结合该校学位情况,由学校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就近就便统筹安排就读公办学校起始年级学位;持C级卡人才子女申请入读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以持卡人才的居住地为依据,享受居住地所在学区户籍生同等待遇,或通过积分入学方式给予加分优待;从市外引进的持卡人才子女办理转学手续,不受起始年级限制,凡符合国家和省转学有关规定的,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

  此外,《办法》整合链接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持卡人才在政务服务、人才入户、住房保障、医疗保健、交通出行及出入境、工作许可和居留等众多方面也充分享受惠才待遇。如《办法》明确,持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在本市7个县(区)自由选择落户,持卡人才或持卡人才携带家属可在惠州机场享受优先通道服务,持卡人才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接下来,相关服务内容会定期在“惠州市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发布、更新。

  在《办法》附件《惠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级目录》中,对4个层级的人才作出系统、详细的说明。记者梳理发现,与以前相比,政策更加开放。如博士研究生全部认定为B级人才,C级人才的硕士毕业院校从全球排名前60名扩大至前200名。同时,对照2023年广东省政府新印发的《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实施办法》,将广东省A卡、B卡人才直接对应纳入惠州市特级、A级人才目录,确保省市高层次人才有序衔接。另外,拓宽产业类人才范围,加大对不同层次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负责人的覆盖,激励引导更多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香金群 通讯员惠市组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