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跨越二十三载的生命承诺
惠州市红十字艺术团团长叶勇明捐献造血干细胞点燃生命新希望
当一袋袋承载着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缓缓完成分离,惠州市红十字艺术团团长叶勇明轻轻抚摸着仍有些酸胀的手臂,突然意识到,这场与陌生生命的奇妙联结,早已超越了一次简单的医疗行为。
4月28日17时35分许,已经53岁的叶勇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顺利捐献29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全国第19953例、全省第2302例、惠州市第3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挽救一位陌生患者生命。
热血留样十余载,今朝应召赴生命之约
叶勇明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多年来,他积极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默默奉献社会。
10多年前,叶勇明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按流程在中华骨髓库留样造血干细胞。当时他淳朴地想:“万一有人需要,我刚好有,或许能挽救他人生命。”
今年3月初,叶勇明接到惠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反馈中华骨髓库通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高度匹配,需要他捐献造血干细胞。
叶勇明捐献造血干细胞时跟惠州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合影。图片由惠州市红十字会提供
“接到电话,我心情激动,因为根据相关统计,国内造血干细胞采集量远远满足不了患者需求,配型成功率更是低至百万分之一。我很庆幸我能为挽救生命尽一份绵薄之力。”叶勇明说。
叶勇明开始做准备。他先是进行了全面体检,确保身体健康。而后搜罗相关资料,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身体有一定要求,他常常举哑铃、做俯卧撑等运动,同时非常注意饮食,不吃辛辣不饮酒,规律作息,力求以最佳的身体状态,捐献最好的造血干细胞给对方。
等到确切的通知时,叶勇明又一次感受到内心的滚烫。4月23日,在惠州市红十字会志愿者的陪伴下,他从惠州乘车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捐献前的医疗准备。
细胞穿城织纽带,善意化光暖人间
4月28日,捐献当天下午,躺在采集室的病床上,看着鲜红的血液在透明管路中流淌,叶勇明脑海里不断勾勒着那个未曾谋面的TA。由于患者隐私,叶勇明并不知道对方情况,TA或许是正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年轻人,也或许是父母怀中倔强微笑的孩童。每一次血液的循环往复,都像是在编织一条无形的生命纽带,将两个素不相识的灵魂紧紧系在一起。
捐献前的几天,每天都需要进行皮下动员剂的注射,会引起轻微的肌肉酸痛,但在想象患者重获新生的画面后,这些都变得微不足道。真正让叶勇明眼眶发热的,是医护人员那句“你的细胞正在穿越城市,去点亮另一个生命”。他深深感到,平凡如他的一次决定,竟能化作照亮他人生命希望的光。
成功完成捐献,走出医院的那一刻,春日的风轻轻拂过脸庞,叶勇明知道,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有一个崭新的生命故事,正因为他的参与而重新续写。“这份跨越血脉的信任与缘分,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或许就藏在那些愿意向陌生人伸出双手的瞬间。愿我的这份微小力量,能成为TA未来人生里最温暖的序章。”
二十三载献血铸丰碑,百场公益演出传大爱薪火
多年来,叶勇明热心于无偿献血公益事业。他是血站的“常客”,无偿献血23年来,已献血249次,献血总量达7.31万毫升,相当于18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总量,无偿献血次数和总量排名惠州第三。
叶勇明常说:“一个人活在社会上,就要为社会多作一些贡献,我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回馈给社会,但是可以捐献自己的热血去挽救他人的生命。”
叶勇明先后荣获惠州市百佳无偿献血之星、广东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诸多荣誉,2023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联合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
叶勇明还善于用歌声为无偿献血鼓与呼,动员其他人参与无偿献血。2018年,他组建了惠州市红十字艺术团并担任团长,现有红十字文艺志愿者200多人。在他的影响和动员下,100多名他身边的亲朋好友常态化参加无偿献血,奉献爱心。此外,他还带领团队精心编排歌舞、小品等文艺节目,用120余场公益演出走进社区、校园和军营,以艺术形式普及无偿献血知识,讲述生命接力故事。在他的带动下,先后有500余名演职人员加入无偿献血队伍,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随着歌声与行动,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薪火相传。
◎见证者感言
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 精神在他的身上熠熠生辉
我叫罗慧,是一名红十字志愿者,4月28日,我全程见证这场生命接力,震撼与感动交织于心。看着叶勇明安静躺在采集床上,酸胀不适却始终保持微笑,每一滴分离出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都承载着生的希望。他用无私与坚韧,为远方素未谋面的生命点燃曙光。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在他身上闪耀着最动人的光芒,这份大爱,值得所有红十字志愿者铭记与致敬!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李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