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惠州百对新人宋式集体婚礼将甜蜜刷屏

原标题:

5月11日,百对新人集体婚礼将甜蜜刷屏

“爱心鹅城,浪漫之约”宋式集体婚礼 百对新人将共赴白首之约

  夏日初长,爱满鹅城。5月11日,由市民政局、市文明办主办的“爱心鹅城,浪漫之约”宋式集体婚礼100对新人共赴白首之约。东江之畔,鹅城大桥下,来自惠州各县(区)百对新人将遵循传统礼制,行婚典之仪,以简约庄重的方式,许下一生的承诺。宋式集体婚礼将如何举办,活动有什么特色,记者走访活动主办方,为读者揭秘。

4月19日上午,新人们在惠州新地标打卡点鹅城大桥打卡点拍摄写真照片及活动宣传短片。

  慈善达人“东坡”先生主持婚礼

  新人倡议婚俗新风

  “苏轼谪居惠州两年七个月,除了留下大量诗文作品,还以德政善政深受惠州人民爱戴。如筹资建设‘两桥一堤’,解决老百姓出行问题;把中原和江南耕种先进技术‘秧马’和水碓磨引到惠州,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上书朝廷,帮农人减免赋税等,以‘慈善达人’的形象在惠州播撒向善的火种。”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宋式集体婚礼通过融合宋式婚俗礼仪、惠州东坡文化等传统元素,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婚俗新风的有机结合,树立向善向上、刚健朴实、文明和谐的惠州形象。

  集体婚礼以东坡文化为内核,新人身穿宋制婚服,完整演绎“亲迎、却扇、合卺”等传统婚俗,主持人化身“苏东坡”为百对新人主婚,传递“风雨同舟、携手同行、相互尊重、责任共担、理解包容”的婚恋观与家庭观。通过立誓言、签婚书等形式,强化“家庭是社会责任的最小单元”。

  除了宋制仪式,现场还融合了现代元素。活动现场设置婚恋普法区,解读民法典中婚姻权利与义务,引导新人从法律视角理解责任;在创意打卡区设立“婚俗新风倡议墙”,鼓励新人书写对平等、包容的承诺,将传统“结发同心”转化为现代契约精神。

  4月19日上午,新人们在惠州新地标打卡点鹅城大桥打卡点拍摄写真照片及活动宣传短片。

  多元输出文明婚恋故事

  移风易俗理念贴近生活

  本次宋式集体婚礼征集活动一经发布就受到了全市青年的欢迎,报名踊跃,市民政局为了满足新人需求,特意增加了名额,新人数由最初的66对增加到100对。该负责人介绍,集体婚礼旨在传递文明、文化、公益三位一体的社会价值,呈现出三大特色。

  创新了“福彩+慈善+婚恋”公益模式。活动将福利彩票的公益属性与婚庆结合,设置福彩游园会、爱心认捐区等,引导新人从新婚起就实施具有广泛社会道德实践公益慈善行为,传递“幸福与爱心同行”的公益慈善理念,为现代婚俗文化注入公益新内涵。

  集体婚礼以宋式婚俗礼仪活化传统文化、融合现代文明。宋式婚俗礼仪不仅展现宋代文化精神内涵,同时嵌入平等、包容的新时代婚恋观,让传统礼节不再是形式复刻,而是成为培育文明家庭观的新载体,激发青年们的文化自信。

  “此外,本次活动是一个持续、全周期宣传爱心鹅城文明新风的活动。活动打破单一宣传方式,通过鹅城大桥打卡、新人纪录片拍摄等场景化传播,多元输出文明婚恋故事,让移风易俗理念贴近生活,形成持久社会影响力。”该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倡导婚事简办,抵制铺张浪费;弘扬文化根脉,增强城市认同;联动公益与婚姻,引导新人以文明“小家庭”助力构建和谐“大社会”。

  婚姻登记实现跨省通办

  全市异地办理占26.5%

  婚姻登记服务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本次活动是市民政局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推进婚事新办的积极实践。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本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宗旨,不断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发挥“新时代婚姻服务”作用,持续推进婚俗改革工作。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全面推进婚姻登记服务便民化,通过多项创新举措提升群众满意度。如历史档案全电子化,实现“全国通办”的数据共享。全市7个婚姻登记处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档案的电子化,实现婚姻登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群众期盼。从2021年6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全城通办,共办理异地婚姻登记接近4万对。2024年办理1.3万对,占比26.5%。

  全市新人想办理婚姻登记,可先网上预约。我市构建灵活高效的网上预约制度,并通过动态调节日常、特殊日期和周末预约号源,破解群众排队难题,登记效率提升30%以上,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我市7个婚姻登记处均建有婚姻家庭辅导室,配备专业团队开展婚前辅导、婚内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2024年成功调和4008对夫妻放弃离婚,并通过制作教育视频、举办专题讲座等创新形式传播现代婚俗文化。接下来,我市民政部门还将持续探索婚俗改革与城市文明的创新融合,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惠报全媒体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卢志焕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