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广东瑞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全球独家掌握三类扩散板量产技术
广东瑞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捷新材料”)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分子材料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液晶TV、显示器、商用显示、照明、家电、汽车等领域。2023年,瑞捷新材料入选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该公司是全球唯一同时掌握普通型、发泡型、量子点型三类扩散板量产技术的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与工艺突破,其光学扩散板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左右。
站在新起点,瑞捷新材料锚定更高目标:计划2026年产值突破10亿元,持续加码研发,重点突破Mini/MicroLED配套材料技术,并与TCL、惠科等面板巨头开展前沿技术联合攻关。
广东瑞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光学扩散板细分市场占有率达20%
在仲恺高新区沥林镇英山片区的瑞捷新材料厂房,透过洁净的车间玻璃,可见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作,一卷卷高分子材料经过精密加工,最终变成应用于高端显示屏的光学扩散板。
瑞捷新材料自2010年成立以来,便锚定光学材料领域,在显示产业持续深耕。“在超高清显示材料这个细分领域,我们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瑞捷新材料董事长凌高德介绍,公司技术能力主要聚焦于光学设计、配方开发、多层共挤等核心领域,深耕高色域量子点扩散板及发泡扩散板技术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这一细分赛道,其研发技术打破了国外量子点膜片三明治结构的相关技术封锁,实现国产替代。
凭借持续的技术攻关,目前,瑞捷新材料已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普通型、发泡型、量子点型三类扩散板量产技术的企业。其核心产品光学扩散板凭借出色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TCL、三星、海信、长虹、华为、创维等知名品牌的液晶显示设备,全球每5台电视机中就有1台使用瑞捷产品。
技术优势有力驱动了企业的发展。凌高德介绍,目前公司年营收达6亿多元,拥有员工500余人。在光学扩散板细分市场,瑞捷凭借深厚的技术构建起核心竞争优势,以20%的市场占有率居行业榜首,成为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凭借在细分领域的精耕细作与创新突破,2023年,瑞捷新材料成功入选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累计投入3000万元构建“AI+”生产体系
走进瑞捷新材料的百万级无尘车间,机械臂有条不紊地匀速作业,将油墨平整地覆盖在光学膜上;丝网印刷技术的应用,让网点精准地覆盖在反光膜表面。偌大的丝印车间内,自动化器械占据主导,仅有两三个身着防护服的工人各司其职,与传统车间形成鲜明对比。这是瑞捷新材料拥抱智能制造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
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高端制造需求日益增长,瑞捷新材料自2021年起积极响应行业变革,毅然启动智能化改造,踏上智能制造转型之路。为构建“AI+”生产体系,公司累计投入超3000万元,全力建设自动化生产线。目前,公司在检测和上料环节已实现100%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成效初显。
智能化改造为瑞捷新材料带来了显著效益。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智能化改造大幅缩减了人员需求。原本约750人的员工规模,如今实际控制在550人左右,人员需求减少30%,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实现了双提升:产能提升45%,生产效率提高50%,产品不良率更是从0.3%降至0.1%以下,充分展现了智能制造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强大优势。
瑞捷新材料深知智能制造没有终点。凌高德介绍,为进一步深化智能化发展,他们正与设备厂商合作开发深度学习系统,致力于让生产线具备“自我优化”能力。目前,公司正在积极部署国产工业大模型。通过采集设备运行数据,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产品表面的划伤、色差等缺陷,检测准确率较人工提升90%。展望未来,瑞捷新材料还计划将AI技术延伸至研发环节,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从材料配方到工艺参数的智能优化,持续推动企业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制造迈进。
高效政务服务加速项目落地
谈及选择落户仲恺,凌高德表示,广东整体优越的营商环境是重要前提,尤其是惠州针对超高清视频产业的诸多政策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在众多因素中,他最看重的还是公平宽松的营商环境,能让企业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核心业务。此外,优秀人才资源的汇聚、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坚实的产业链基础等多重优势要素叠加,进一步坚定了他们落户仲恺的决心。特别是惠州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提供的市场化服务,切实减少了企业的后顾之忧。瑞捷新材料行政总监黄蓬回忆:“人工智能产业园、政府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为项目开通绿色通道,政府部门还成立专班全程护航,这种高效的政务服务极大地推动了项目的进展。”
除了优质的政务服务,惠州完善的产业生态也是瑞捷新材料选择落户沥林的关键因素。黄蓬表示,惠州“3+7”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完整的生态链条,为企业节省了40%的配套采购成本。凭借这一优势,企业实现了与周边核心客户的紧密协作——如今,瑞捷新材料距TCL华星光电仅8公里,与创维智能生产基地隔街相望,真正实现了“隔墙供应”。
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直接转化为企业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依托与客户之间的近距离优势,瑞捷新材料采用T+7柔性供应模式,能够在客户下单7天内,完成从原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我们将工厂设在这里,最主要的考虑就是提升服务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得益于两个重要客户的地理位置优势,产品一旦生产完成就能立即送达客户手中。”凌高德说,这种高效的运营模式,不仅满足了客户的快速交付需求,也进一步巩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预计2026年产值突破10亿元
站在新起点,瑞捷新材料锚定更高目标:预计2026年产值突破10亿元,2028年冲刺15亿元。“我们将持续加码研发,重点突破Mini/MicroLED配套材料技术。”凌高德表示,公司将继续深耕显示市场,充分发挥自身在产业和客户群体方面的优势,深度挖掘潜在市场机遇。
为实现这一目标,瑞捷新材料已展开布局。目前,企业规划建设二期研发中心,并将与京东方等面板行业巨头开展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创新,力求在显示材料技术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尽管当下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但凌高德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和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是我们的底气所在。”在凌高德看来,当前形势恰是企业苦练内功的关键时期。瑞捷新材料将在保障充足现金流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开支,不断优化运营流程以提高效率,持续积累各类资源。尤其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力求实现更多创新与突破,为迈向更高发展目标筑牢根基。
惠州日报记者黄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