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评论员:整治城乡围挡助力“向美而行”

整治城乡围挡助力“向美而行”

惠州日报评论员

  《惠州市开展城乡围挡整治实施方案》日前印发实施,剑指“违规搭设”“围而不建”“超期占道”“脏乱差破”等问题,明确规范城乡施工围挡管理。按照方案,整治将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最大程度的“减量、瘦身、退距、透绿”系列举措,实现围挡设置规范、安全、美观,切实增强城乡空间的通透性。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方案的全面落实和“围挡乱象”整治的推进,全市城乡整体面貌和环境品质将进一步提升,惠州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将进一步增强和充实。

  在工地外围设置围挡,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一种通行做法,一定程度上既可以起到整洁美化的作用,也有利于保障施工安全。换言之,围挡的设置和管理直接关系群众出行安全和市容市貌颜值。现实中,一些围挡因为违规不当使用和长期疏于管理,或“脏乱差破”,成为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遮羞布”;或“围而不建”“围大建小”“久围不拆”,长年挡住半条人行道。各种围挡乱象,不仅浪费社会资源,封堵物理空间、破坏城市景观,还给道路交通出行和周边商户经营造成困扰,引发群众不满,也带来一些安全和卫生隐患。全市开展城乡围挡整治,全面清理和整治各类违规、不规范围挡,确保围挡设置符合标准、整洁美观、安全可靠,还路于民、还绿于城,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是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管理更加精细、人居生活环境更加美好的强烈期待,是惠州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建设品质城市,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必然要求。

  围挡整治看似“小事”,却是城市治理水平的一面镜子。此次专项整治,以问题为导向,为任性“霸道”围挡套上“紧箍咒”。从房屋建筑施工经审批占用人行道堆放大型构件以外材料不得超过10天的量化标准,到储备地、空闲地块“金属网格围挡围蔽”的开放式设计规范;从结合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四沿”地区的重点整治,到“能拆尽拆、能透尽透”的民生考量,充分体现了制度刚性约束与治理柔性智慧的有机结合。整治围挡乱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压实责任、铁腕出击,加快围挡“瘦身”“拆退”“通透”,释放公共空间,最大力度还路于民、还绿于城;各施工单位要从群众的视角考虑问题,落实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主体责任,优化施工组织、提高施工强度、压缩施工工期,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活和出行的影响。

  整治城乡围挡,助力“向美而行”。围挡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围挡使用规范与否考量城市管理水平。一座城市的品质,常常体现在对精细化管理的较真;城市治理的答卷,往往就写在井盖是否平整、路灯是否明亮、围挡是否规范这些“基础题”里。城乡围挡整治,拆除的是有形障碍,通透的是城市风景,凝聚的是人心认同。期待随着围挡整治深入开展,更多“拦路虎”变身“风景线”,更多人在细微处感受惠州城市“向美而行”的温度与精度。毕竟,真正的高品质城市,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能否让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走得顺畅、住得舒心、看得悦目。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