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改编电影《穿过月亮的旅行》五一热映

  在迟子建的文学天地里,有神秘厚重、触及神性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超过千页篇幅的鸿篇巨制《伪满洲国》,在城市烟火中叩问历史、命运的《烟火漫卷》,勾连东北历史、描摹自然与人性的《东北故事集》……在紧贴生活肌理的叙述中,我们总能在她的小说中看见众生、看见天地、看见你我。

  

  迟子建

  《踏着月光的行板》也是这样一部小说,给了执着的人一份小而珍贵的礼物,获得了第十一届《小说月报》百花奖。近日,由它改编的电影《穿过月亮的旅行》入围了第十四届北影节天坛奖,并于5月1日正式上映。

  

  电影《穿过月亮的旅行》海报

  

  《踏着月光的行板》

  《小说月报》2004年第2期选载

  PART.01

  影片梗概

  影片故事来自上世纪90年代,主角林秀珊(张子枫饰)、王锐(胡先煦饰)是在村里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也是一对迫于生计的新婚夫妻,因工作分隔两地,他们每次只能在假期时化身为“纯爱战士”,乘坐好几个小时的绿皮慢车去见对方一面。

  

  林秀珊和王锐身处异地,只能通过电话线传递爱意、互诉思念,电话亭就像是他们感情的寄托,只有在那里才能听到远方爱人的声音。一句真挚朴实的“我想你了”心酸中透着一股甜蜜。

  人山人海的列车站台、每逢见面必去的幸福旅社、东张西望的猫头鹰闹钟,都是这对小夫妻相爱的见证,一系列轻松幽默的场景让遥远艰辛的异地恋也充满了无限乐趣,在这趟旅程中,两位纯爱战士无论如何都想见到对方,无论如何都想要把对方拥抱在怀里,这样的感情实在令人动容。

 

  《穿过月亮的旅行》拼贴海报

  除了两位主演,片中还能看到黄小蕾、冯绍峰、陈妍希等熟悉的演员。

  

  PART.02

  百花情缘

  1991年,《小说月报》第6期选载了迟子建的短篇小说《白雪的墓园》,1995年第8期又选载了短篇小说《亲亲土豆》,并获第七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短篇小说奖。自此,迟子建与《小说月报》和百花奖的缘分拉开帷幕,此后迟子建多次获百花奖。

 

  PART.03

  月光里倾注了我的怀恋

  《小说月报》2004年第2期选载迟子建的《踏着月光的行板》,获第十一届《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奖。

  

  第十一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

  在获奖创作谈中,迟子建说起了有关《踏着月光的行板》的往事,也让我们更深地了解了故事背后,那一段真诚、美好而带着忧伤的爱情:

  我爱人在世时,我们常常在假日时去探望他的父亲。公公住在大庆的让湖路区,从哈尔滨去让湖路,基本都是些逢站必停的慢车。在慢行列车上,我相遇最多的就是那些神色黯然、衣着破旧的民工。有一次我们乘坐慢车从让湖路返回哈尔滨,路过松花江大桥时,只见一团落日浸在江水中,水面一派辉煌。车厢中那些旅人疲惫的神色,也因为这夕阳的映照而变得格外的安详与温和。这温暖的画面让我心有所动,我对爱人说,我一定要写一篇发生在慢车上的故事的小说。可惜他没有读到它。当我的笔触落在我曾无比熟悉的那一列列果绿色的慢车上时,我们婚姻生活中曾有的温暖又忧伤地回到了我身上,所以那对民工夫妻的感情很大程度上倾注了我对爱人的怀恋。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在慢车交错之时虽然没有手牵手,可他们还是望见了对方,哪怕看的是一眼。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是连看一眼爱人的可能都不存在了。但我为曾拥有慢车上温暖的旅行而庆幸,那份知足和幸福是我永久的怀恋。

  其实民工自有民工的浪漫,虽然说他们的浪漫浸透着生活的辛酸。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生活中,民工无疑处于弱势群体一族。在这种时刻,人与人之间的真爱,才是抵御这苍凉人世的最强的暖流。

  小说最初的标题是《慢车协奏曲》,我把它给了《收获》杂志后,李小林老师说这个标题不是很好,让我再考虑一个名字。于是我就把它改为《踏着月光的行板》,它确实比原来的名字要含蓄、有味道一些。

  月光是大地的游魂,它在黎明前离开我们的时候,一定是裹挟着满身的晨露,不然那月光为什么会像雨丝一样,给人一种湿漉漉的感觉?!

  PART.03

  影片热评

  

编辑:郑国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