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惠州中支发出举报乱象线索通告

  你的征信记录上有逾期信息吗?如果有人帮你“修复”征信记录,你会花钱去办吗?随着征信被逐渐重视,市场上出现多种打着“征信”旗号的虚假广告和诈骗套路,号称可以删除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息,从中渔利。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重点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依托信用服务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机制,重点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目前,人行惠州中支发出举报“征信修复”乱象线索通告。

  征信记录不可能“洗白”

  作为“经济身份证”,个人信用报告越来越重要。如果个人信用报告出现较多逾期记录,不仅可能被银行拒贷,还可能会被法院列为失信执行人,被限制乘车、购买机票等,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一些人瞅准了其中的“商机”,自称可以消除个人征信的不良记录,并展示出众多的“成功案例”。

  征信真的可以修复吗?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工作人员强调,人行征信系统是我国经济金融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要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向人行征信系统提供信贷信息,并整合形成信用报告。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是对信息主体信贷信息的客观、真实记录,只要报告展示的信息真实无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随意修改,因此不存在对信用报告、征信记录“洗白”“修复”的概念。

  小心“征信修复”三种套路

  据介绍,目前“征信修复”主要有三种套路:一是收取高额服务费用后跑路。此类骗局利用信息主体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迫切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教唆信息主体委托其伪造证据材料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通常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跑路失联。

  二是征信培训、加盟代理诈骗。此类骗局以征信市场前景好、需求大为由,开办培训班谎称教授“征信修复”技巧,通过加盟代理,广泛发展下线,实则骗取加盟代理费。

  三是骗取个人敏感信息。不法分子在哄骗信息主体办理“征信修复”过程中,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个人信用报告等重要敏感信息,通过泄露、买卖个人信息从中牟利,甚至冒名网贷,危害信息主体人身及财产安全。

  “征信修复”将被专项治理

  《通知》明确,本次专项治理对象主要是假借“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摇撞骗,通过虚假宣传、教唆无理申诉、材料造假、恶意投诉等手段骗取钱财或个人信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市场主体。

  《通知》列举出多项治理措施。例如,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通过大数据监测等手段,筛选出涉嫌打着“征信修复”旗号行骗的市场主体,建立初步筛查名单。对纳入专项治理台账的治理对象,经查证属实的,要建议登记管理机关对其作出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将行骗者逐出市场。集中公示治理对象相关查处信息,向社会公众进行预警提示。严格管控清理网络上各类“征信修复”虚假宣传广告,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通知》还要求,到2022年6月底,各地方专项治理台账退出率力争达到100%,此后严格保持动态清零。

  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擦亮眼睛,凡是声称合法的、商业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任何打着征信“修复”“洗白”“铲单”“申诉”的幌子收取费用的行为都是诈骗。同时面向社会发出征集“征信修复”乱象相关线索,若发现相关线索,可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反映。乱象线索举报电话:0752-2380895(转0)。

  相关链

  “逾期记录”可慢慢修复

  个人征信报告出现“逾期记录”该怎么办?“即便有了逾期记录,也不要过于恐慌,只要归还了欠款,逾期记录并不会伴随终生。”我市某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首先,尽快还清欠款,个人征信报告上的不良记录自欠款还清后5年就会被删除;其次,银行在审核贷款的时候也会综合研判,不会将个人征信报告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需要注意的是,信用卡等分期工具出现不良记录,还清账单后,不要马上销户,最好继续使用并按时还款,能够累积新的履约记录,让金融机构认为你有积极的态度,慢慢修复你的信用。”

  此外,如果征信记录存在错误,比如信用卡被盗刷导致的信息有误,是可以联系发卡银行提出异议申请的。另外,如果刚刚发生逾期,可以尽快联系银行说明情况,争取在宽限期内不上征信,或把影响降到最低。

  根据相关法规政策,个人信用报告不良记录不适用于“信用修复”范畴,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利用非常规手段不仅不能清除客观存在的不良征信记录,甚至会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认为信用报告上的个人信息存在错误、遗漏,可以向金融机构或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征信异议,如果认为自己的征信合法权益被侵害,也可以到当地人民银行进行投诉,征信异议和投诉均是免费办理。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吴奕轩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