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卫健局提醒:不按规定落实“场所码”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当前,惠州持续在全市全面推行粤康码公共场所码“一码通行”,落实最小单元防疫管控措施,建立起广泛的场所码管控体系。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进门不扫码、“场所码”形同虚设等现象依然存在。近期,也有不少媒体报道未按规定落实“场所码”被处罚的案例。

  市卫生和健康局提醒,“场所码”事关防疫大局,应设尽设、逢进必扫、逢扫必验,是当前每个场所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各场所要做到“应设尽设”,并张贴于入口醒目位置。市民进入各类场所必须扫“场所码”,各类场所的经营管理主体必须监督进入人员扫“场所码”。?对不听劝阻,拒不使用“场所码”的行为,轻则公安机关将予以警告、罚款,重则予以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进入公共场所请先扫场所码

  “场所码”是特定场所赋予的一个专有二维码,标明了该场所名称、位置、联系人等基本信息,可在自动核验“健康码”信息的基础上,对进入场所人员信息进行自动登记。进门扫“场所码”首先是方便群众出行。“场所码”与“健康码”数据互通,扫描“场所码”可对出入人员进行自动化登记,同时自动核验“健康码”信息,无需重复出示健康码。其次是精准溯源排查。在局部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扫码记录快速追溯相关人员活动轨迹、及时查找密接人员,为避免疫情扩散争取宝贵时间。第三是保护个人信息。想必大家都有在某些单位传达室《访客登记本》上留下自己个人信息的经历吧,与此相比,“场所码”的应用可以减少个人敏感信息的传递层级和外泄几率。更关键的是,一旦某场所涉及新冠感染者或其他涉疫重点人员的活动轨迹,防疫部门就能通过场所码快速找到相关暴露者并进行管控,这对防止疫情扩散极为重要

  我市在公共场所全面实行“场所码”扫码通行。“场所码”主要适用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向公众开放的办事服务机构,商超、农贸市场、餐饮场所、文娱场所、沿街店铺、“两站一场”等各类公共场所,以及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也就是说,进入上述场所都需要扫“场所码”。

  没智能手机的市民可凭有效证明进入

  有市民提出,没有智能手机的如何使用“场所码”?对此,市卫生和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未持智能手机或操作智能手机不便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可以通过场所检测员扫群众纸质粤康码、粤康码截图等方式,由场所检测员进行“反向扫码”,由“你扫我”变成“我扫你”;或通过纸质登记表,由场所检测员人工登记后放行。对16岁以下、60岁以上的内地居民,可由场所工作人员通过粤康码上的老幼粤康码助查询功能,代为查询健康信息。

  场所不设置、进门不扫码,需承担什么责任呢?该负责人说,出入有关公共场所,拒不配合健康信息核查,拒绝配合身份登记规定的;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有关公共场所,拒不配合管理人员的劝导佩戴口罩的,要承担法律后果。一是行政责任。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是刑事责任。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防疫第一责任人。市卫生和健康局呼吁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疫情防控常态化,筑牢防线不放松,大家一起为健康加“码力”。

  惠报全媒体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周鑫 黄文娜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