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员郑德叔

  郑德叔在我们村里乃至乡里,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许多小孩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爷爷全名叫什么,却一提起乡供销社门市部那个脸儿圆乎乎的营业员,都会异口同声地说:“郑德叔,我认识!”是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乡供销社营业员郑德叔在我们这些孩童的心中,那就是明星般的存在。

  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到乡供销社门市部去买东西,因为大人们为了奖励我们,往往都会另外给我们一两分钱买几颗糖果解解馋。供销社门市部是我们乡里最热闹的地方,那时生活物资并不丰富,乡民们需要的所有商品,都要到供销社门市部去购买。我们乡里的供销社门市部不是很大,柜台和货架上摆满了油盐酱醋、糖果饼干、锅碗瓢盆、针头线脑等各种各样的商品,有些商品还要凭票购买。

  每天天刚放亮,乡供销社门市部的前面就站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民们。郑德叔和伙计把门打开,先冲大伙喊几声:“大家别挤别急啊,要有序排队购物。”可没什么文化素质的乡民往往都不太听话,门一开便蜂拥而入,直奔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去。

  “郑德,先给我称点盐,煮菜没盐味,狗儿都不吃。”

  “郑德,给我打两斤煤油,天杀的,昨晚一家人摸黑过了一夜,老二媳妇差点摸进老三房里。”

  “郑德,给我来匹布,我那亲家说没有布,不让女儿过门,有票,我借到一张布票,等他们结婚了,让他们还去!”

  ……

  “好嘞好嘞!”郑德叔满头是汗地应付着,算盘珠子在他右手“上进下退”的“噼哩叭啦”声中差点冒烟!他为人实诚,又精通业务,乡民们都喜欢找他买东西。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在供销社上班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多少人削尖脑袋都想往里钻,而郑德叔却轻松地得到了这个岗位。

  郑德叔的父亲是华南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的一名地下交通员,一天夜里送情报时,因迷路走进了敌人的据点,被抓捕了,由于他不肯出卖同志,不幸被敌人活活打死。而郑德叔的母亲在生下他这个遗腹子后,因丈夫牺牲的巨大打击,悲痛不已,在做月子的一天,倒了下去就再没有醒过来。郑德叔是喝百家奶吃百家饭长大的。这个没爹没娘的孤儿,在全村人的热心照料下,竟念到中学毕业,长成了一个小伙子。老村长正愁着是让他继续读书还是回家务农时,听说乡里供销社的营业员老林要退休了,便厚着老脸去找公社书记。书记一听是烈士的后代,还读完了中学,马上拍板:“让他顶替老林吧!”

  刚进乡供销社时,郑德叔干的是采购员工作,经常挑着两个箩筐从东江坐船到河源或惠州去采购。他那尚显稚嫩的肩膀常常被扁担擦破了皮磨出了血,但他都是坚强地咬牙挺住,从不叫苦叫累。渐渐的,郑德叔走的地方多了,视野开阔了,脑袋也活络起来。他业余时间从不闲着,跟着老营业员学理货盘点,学打算盘、填票据。聪明的他什么东西都一学就会,不出一年,便被安排到柜台去做营业员。不管供销社门市部里来的人再多,购买的东西再繁杂,在郑德叔算盘珠子的拔拉下,分毫不差。乡供销社主任曾十分感慨地对人说:“郑德,真的是个能人儿!”

  郑德在乡供销社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一个小伙子做到中年大叔,称呼也从小郑、郑德到郑德叔,之后,这个称呼就再没变过,大人小孩都管他叫“郑德叔”,这是对他的一个尊称,更是对一个“供销社人”的认可。郑德叔不仅把营业员当成一份职业,更当成一份事业。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商店、超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供销社的地位被悄然淡化,以至郑德叔原有意把大学毕业的儿子培养成接班人的,儿子却嗤之以鼻,扭头去深圳开了家通讯设备公司。

  已退休在家的郑德叔仍时刻关心着供销社的发展,他坚信供销社作为一个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只要有“三农”存在,就一定有用武之地。让郑德叔欣喜的是,供销社系统及时转变思路,通过持续深化综合改革,重新竖起“为农服务”的大旗,以服务“三农”为抓手,重新进行基层社建设、企业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系统的网络建设四大任务,通过整合重组,努力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架构和新机制。现在,供销社正以连锁经营、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等全新形式走百县千镇万村,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延续辉煌!(作者:邓仕勇)

编辑:小丽
下一篇: 东江供销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