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中国龙!来自全国各地的18个龙舞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聚惠州

原标题:

舞动惠州 龙腾盛世

来自全国各地的17个龙舞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聚惠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甲辰龙年,希望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舞动中国龙,相约在惠州!2月23日至24日,“舞动中国龙”——龙舞大巡游全国主会场活动将在我市举行,明日上午,来自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8个龙舞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香港、澳门龙舞狮舞队伍以及本土非遗项目组成的特色队伍齐聚惠州。届时,会有哪些“龙”现身?快来先睹为快吧!

  龙舞(金州龙舞)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龙舞又称“西门外龙舞”,表演中,一支舞龙队由两条龙和一个龙珠组成,共19人。舞姿变化多端,花样近40种。伴奏音乐主要运用东北秧歌的曲牌,龙的形象剽悍俊美,并伴有浓郁质朴的乡土气息。

  龙舞(直溪巨龙)

  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镇巨村龙舞(女子荷花龙)以湖水、荷花、天气等自然环境为背景,运用了传统舞龙技术的核心动作,结合现代舞龙的时代元素,通过湖水的碧波荡漾,荷叶的随风轻舞,祥龙的游腾穿梭,荷花仙子的轻歌曼舞,勾勒出迷人画卷。这支队伍也突破了传统男子舞龙的一贯格局,开创了更符合女子特色的舞龙形式。

  龙舞(长兴百叶龙)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传统百叶龙多在庙会及节庆时表演,先从“游四门”“圆场”等队形开始,当荷花灯聚成圆圈、相互连接以构成“龙”形时,外圈舞队热烈舞蹈,以遮引观众视线;“龙”一成形,即腾空跃起,众舞队立时散开,突出百叶龙,形成高潮。

  龙舞(奉化布龙)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布龙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是奉化布龙的主要艺术特征。所有舞蹈动作都在龙的游动中进行,能做到“形变龙不停,龙走套路生”“人紧龙也圆,龙飞人亦舞”,造型生动,转换巧妙,动作间的衔接和递进十分紧凑。

  龙舞(手龙舞)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手龙舞原名“小龙舞”“芦水手龙”,表演时,演员撑一条身长1.5米的小龙,在鼓乐声中群舞。一般为二十条小龙,十个小龙珠。孩子们穿戴短袄、裤、肚兜、银箍在鼓乐声中表演。形式活泼、生动,充满生机与朝气,蕴含浓郁的徽文化韵味。

  龙舞(火龙舞)

  “火龙舞”又叫“五色火龙舞”,流传在河南省孟州市龙台村。民间传说,隋炀帝年间,天下大旱,唯独五龙庙周边依然万物茂盛,庙内祥云缭绕。隋炀帝生怕“五龙神威”压了他的“天子龙威”,便下令将庙内的五色巨龙紧锁在“锁龙柱”上。从此五龙庙周边旱灾频频,民不聊生。龙台村民特意制作了五条“喷火龙”,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在锁龙柱旁举办舞龙祈雨盛会,五条火龙同时喷火,将锁龙柱一举烧毁后,天降喜雨,百姓们重新过上美好生活。从此节庆期间表演“五色火龙舞”成为当地祈福习俗。

  龙舞(三节龙)

  三节龙流传于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伍洛镇一带,表演由一条老龙和两条小龙组成一组,每条龙由三人分别舞龙头、龙身和龙尾;龙的周围由跳鼓队与之共舞,以跳跃击鼓象征雷声,祈求神龙保佑风调雨顺。“龙头自咬其尾”,将龙舞成圆形,是该舞独具的动作特色。龙时而滚于地面,时而跃上条凳、石磙上表演。舞者上身的动律讲究圆,双手握把贴身,上下成弧线,反复绕成8字形,使之圆转不断,连贯流畅。

  龙舞(芷江孽龙)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土桥镇富家团村流传的民间传统舞蹈“孽龙”,是由二人表演的龙舞。表演时,一人手举用篾扎纸糊的龙首蛇身形的道具,另一人双手各持一柄篾扎的龙珠,在打击乐的伴奏下回旋起舞。

  这种龙舞源于当地关于“孽龙”的民间传说:该龙原是南海龙王,性情十分暴烈,但它心地善良,从不损坏庄稼,并经常为当地百姓驱邪。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人们每逢元宵佳节都要舞起孽龙在各村巡游表演,以震慑邪祟,祈求年丰岁熟。

  龙舞(板板龙灯)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板板龙灯起源于宋朝,是农民群众自编自演的大型群众化表演艺术。板板龙灯所用木板长5尺6寸,宽5寸,上面安有5个五方灯笼,两头均有圆眼,板与板之间,用一根小木棒穿插在圆眼里,进行连接,便成了一条长龙。龙头一丈二尺高,每隔50米旁安排一个乐队。表演时,板板灯像蛇一样盘圈,龙头顺左方向往内转,再又从中间顺左反转向外,慢慢演变成“福禄寿喜”“太平年”“祖国万岁”等造型,参加表演的人数最多可达2000人。

  龙舞(地龙灯)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地龙灯舞蹈套路和动作现存12种,演技难度大,表演性、观赏性很强,且舞法独特。大凡民间舞龙,都是用木棍举龙,而地龙表演不用木棍,由演员9人闷藏在龙衣内依次抓身前人的腰带,全凭感觉和默契配合,使龙翻腾舞动。当地有俗谚云:“巴地梭着走,活像真龙行。”其另一独特之处是龙、凤、虎共舞,后又增加鱼、虾、龟伴舞,天、地、海洋的动物同场献艺。

  龙舞(铜梁龙舞)

  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县,兴于明,鼎盛于清,在当代又重放异彩,享誉全球。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与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具有套路丰富、动律谐趣的特点,伴奏音乐独特,道具构思巧妙,造型夸张,服饰俭朴大方,舞者参舞自由,退舞方便,群众参与性极强。铜梁龙舞体现了团结协作、造福人类、奋发向上、与天地共生的精神。

  龙舞(泸州雨坛彩龙)

  四川泸州雨坛彩龙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浪漫的龙舞表演艺术被誉为“东方活龙”。

  雨坛彩龙的其表演重在一个“活”字,“人龙合一”。表演时舞者“动于中而形于外”,“心有性情,手衍神色”,“手随眼动,眼随心动”。在川剧打击乐的伴奏下,龙与“宝”交织缠绵,紧紧呼应,在龙舞中对龙的个性特征、生活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雨坛彩龙按连绵不断的太极图案行进表演,套路变幻莫测,表演活泼灵动,变化多端,或脱衣,或翻滚,或叹气,或擦痒,极显龙之性情。在此过程中,舞者与龙的情感融为一体。

  龙舞(安仁板凳龙)

  四川省达州市安仁县板凳龙又被称为“草把龙”,是一种以板凳为道具的汉族民间游艺活动。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板凳龙,安仁板凳龙的扎制、用料、表演均具象征意义:采用该地常见的稻草、苞谷壳、麦秸秆、高粱秆、苎麻这五种农作物制作,寓意“五谷丰登”,通常以竹篾条作龙骨,弯制成龙头,龙身、龙尾的雏形,再用苞谷壳扎成龙须、龙鳞,用稻草捆成龙身,用苎麻丝或铁丝固定在板凳上,工艺原始而简单,形状古朴而奇特,似龙非龙,如狮非狮,神态温顺,憨态可掬。以板凳的四只脚作为龙爪,寓意“四季平安”“四季发财”;由三名男性表演,寓意“三阳开泰”。

  元宵节(苗族舞龙嘘花习俗)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舞龙嘘花习俗是苗族人民祈福新年好运的古老传统,有上百年的历史,是贵州省台江县最隆重的民间文化狂欢活动,舞龙手在低温下的活动中赤膊接受火药嘘花筒的洗礼,洗去晦气,祛除百病,被誉为“勇敢者的游戏”。每年元宵节当地人就用篾条编扎出金角老龙,带领用白纸裱糊彩画的千姿百态的金鱼、龙虾、金龟等水族众将花灯尽情舞动,热闹非凡。

  中国澳门-祥龙献瑞

  舞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澳门,此项活动长期由各民间体育会传承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除作为民俗表演外,亦渐演变为澳门的特色体育竞技项目,2001年举办第一届全澳舞龙公开赛,而团结奋发、不屈不挠的龙狮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澳门人。

  祥龙献瑞队伍舞龙矫健灵动,连贯利落地展现盘、游、翻、滚、穿、腾、缠、戏等龙形。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糅合于技巧中,通过不同的动作组合,传递出龙的精神气韵,将舞龙的观赏性、艺术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中国香港-幸福飞天龙

  舞龙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这支幸福飞天龙队伍,让我们一起感受香港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舞龙在香港已不仅是表演项目,近年来更是深入学校和社区,成为市民强身健体的运动。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舞龙队伍中,感受团结、奋进、乐观与勇毅的团队精神。

  龙舞(醉龙)

  醉龙,又称转龙头、舞木龙、舞柴龙、舞龙船头,是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的传统舞蹈,表现内容包括拜祀、插金花、请龙、三拜九叩、喝酒、席间舞龙、灌酒、巡游等,带有仪式舞蹈的明显特征。表演道具为硬木雕制但不连体的两截龙,由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两人为一组,据不同场合可分四、六、八、十组不等。舞时龙头与龙尾不必连接,而是采用南拳马步和对打招式的组合形式,按龙头高则龙尾低、龙头左则龙尾右的规则对应而舞。

  龙舞(乔林烟花火龙)

  广东省揭阳市龙舞(乔林烟花火龙)融舞蹈、服饰、潮州音乐、武术于一体,表演风格刚强威猛,语言动作洒脱干练,呈现出独特的潮汕民间艺术特征。一条龙需三十多位青年组成队伍表演,表演中,掌珠人在前面引导龙首前行,龙身、龙头、龙尾均火花四溅,十分壮观。

  元宵节(元宵舞龙)

  元宵舞龙是惠东县吉隆镇特有的民间传统习俗,从明朝开始一直流传至今。元宵舞龙有请龙神、开光、起龙、舞龙、穿龙架、化龙等整套流程,注重驱邪避秽,祈福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国泰民安。

  元宵舞龙保留了客家地区民间信仰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粤东客家地区民众生活状况的重要依据。因舞龙习俗地方特色鲜明、群众基础浓厚,惠州被赋予广东省“舞龙之乡”的称号。

  龙舞(湛江人龙舞)

  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东山镇东山圩村的人龙舞素有“东方一绝”的美称。表演时,青壮年和少年们身穿短裤,以人体相接,组成一条“长龙”。湛江人龙舞有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独具特色的表演程式。表演者练就了快速托人上肩的稳健动作和步法,队形流畅多变,动作一气呵成,远望动感十足,近观粗犷雄壮。

  公庄龙舞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公庄龙舞是公庄镇民间流传的一项传统舞蹈表演活动并代代相传。公庄龙舞已经形成一套独特的表演方式。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不仅暗含驱瘟避邪的寓意,还演变为欢庆丰收和祈祝新年行好运的游艺活动。

  增光舞龙

  惠东增光舞龙民俗源远流长,距今已有约500年的历史。增光舞龙旨在祈福喜庆欢乐、祥和美好,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有固定的仪式时间和完整的程序。

  增光舞龙的组成一般分为舞龙队、扮景队、狮鼓队三个部分。有起龙、请关圣爷开光、请龙神、敬神灵、祖祠、走街过巷、参拜各家各户、送龙下海等舞龙程序,还有“钻龙身”的美好寓意。

  文字整理 跃文

  材料来源于市文广旅体局

编辑:罗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