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紧扣纾解群众就医难题探索党建新路径

  

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建民(左三)深入麻醉科手术室深调研工作。 本版图片由市中心人民医院提供

  市中心人民医院护士长服务前移到门诊大厅提供咨询导诊。

  门诊大堂。

  如何提升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如何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如何提升能力让更多危急重症患者得到救治,如何在医院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引领示范……

  党旗飘扬映初心,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创新开展“讲政治、提服务,讲作风、提效能”(以下简称“两讲两提”)专项行动,把病人需要当成“指挥棒”,不断聚焦民生关切,运用“党建+”思维,把党建深度融入医院工作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和服务质效,推动党建“软实力”转化为服务“硬支撑”,在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及区域医疗中心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两讲两提”擦亮品牌

  红色引擎为优质服务铸魂

  立足民之所盼,倾听民之所呼。为强化党建与医院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工作共融互促,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新开展“两讲两提”专项行动,擦亮党建特色品牌,勾画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的“同心圆”。

  优化停车管理、实现彩超检查当天、当班完成,实现CT和MR平扫检查当天完成,增设特需儿科夜诊,推行“全院一张床”管理……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该院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医院工作的“根”和“魂”,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医问题为出发点,深化“两讲两提”专项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一张张改善服务清单、一件件改善服务实事,极大提升了患者就医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两讲两提”专项行动中,“提效能”与群众就医体验感和幸福度休戚与共。医院坚持强化作风建设,促进效能提升。一方面聚焦急难愁盼,办好为民实事。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医院党委聚焦影响群众看病就医体验的瓶颈问题,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另一方面勇于自我革新,寻求突破提升。医院党委坚持解放思想、刀刃向内,坚决革除发展弊端,组织开展了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深化活动,以放射科为试点,进行绩效、人事、设备、流程、信息管理综合性改革,进而带动周边科室服务提质提速。

  近两年,医院党委被授予“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点”称号。围绕“五个一流”(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环境)建设为目标,医院党委通过落实精益管理、重点学科、人才梯队“三强化”,团结带领全院员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立足新起点,干出新作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致力于打造立足惠州、辐射粤东片区、深度融深融湾的现代化、智慧型的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破除“五难”纾解民忧

  党建红心引领为民服务初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幸福感和获得感,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探究各项便民利民新举措,院党委在深调研基础上,以群众“来院—出院”整个看病就医流程为主线,梳理服务瓶颈问题,以破“五难”(停车难、看病难、检查难、住院难、手术难)为切入点,多措并举打通服务堵点,优化群众就医体验。

  缓解停车难

  党委牵头多方合力根治“一位难求”

  不少就诊或陪诊的市民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开车去市区的医院看病,为了不迟到得提前半小时过去绕圈找车位;乘坐交通工具去吧,患者本就出行不便,仅仅100多米的步行都是雪上加霜。医院边上浩浩荡荡望不到头的车队,是人们记忆中的常态。

  而近日,就诊高峰期到市中心人民医院看病“排长龙”的场景已不复存在,这与该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

  小切口,大民生。作为医院党委在深调研基础上梳理出的服务瓶颈问题,停车难备受重视。为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体验感,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和“一位难求”,医院高度重视,特地成立专班,并由党委领导督导落实有效治理方针。

  将职员车位腾给患者,小小的爱心带来大大的便利与温暖。自2020年12月起,医院承租原汽车总站停车场,用于停放医院职工车辆,将腾出的300余个院内车位全部留给患者及家属,平日里也号召职工采取绿色出行方式。虽然职工们上下班要走的路远了,但患者们看病要走的路近了,就诊速度快了。在医院党委班子的领导和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下,全院职工积极配合,成效显著,目前早上7点前该院车库空位达到846个。

  该院后勤保障部副主任林灿华表示,面对日益庞大的就诊群体和停车需求,腾出的职工车位依然是杯水车薪,想“治”停车难,重点是对症下药。该院利用大数据实时监测车库容量,通过加派人员指挥管控交通、采取实时分流机制、开通“即停即走”车道、设置网约车上落点等方式加快车辆的流转,方便患者。

  积极进行车位扩容是缓解院内及周边交通拥堵的根本之策。作为公立三甲医院,市中心人民医院日均停车需求高达6000辆次,院内停车资源严重不足。对此,医院已重新规划停车位,新增院内车位280个,增容28%,同时积极与周边停车场洽谈,以提供更多车位给患者。医院党委牵头持续精准施策,发挥党组织的强大号召力与凝聚力,根治停车难“顽疾”。

  根治看病难

  党委号召多渠道为特殊患者“亮绿灯”

  近来,不少市民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市中心人民医院的特需门诊里多了儿科夜诊这一服务,白天工作忙碌无法抽身的家长,可以在夜晚带孩子看病,还能预约惠州市名医、主任医师等资深医生坐诊。据悉,为满足特需患儿在夜间时段的看病需求,从今年3月21日起,市中心人民医院在保障儿科急诊、发热门诊服务的基础上,增设特需儿科夜诊,开诊时间从晚上7点持续到晚上10点。儿科专家们夜班坐诊,既满足了患儿夜晚看专科专家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双职工家庭的患儿看病难问题。

  这也是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积极响应医院党委号召落实“两讲两提”专项行动,探索多种途径服务患者,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看病难的重要举措。

  据统计,该院南湖院区每日门诊量约8000人次,在有限医疗资源和日益增加的就诊需求背景下,看病难困扰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医院党委的重视下,看病难被纳入医院重点解决的群众就医问题“五难”之一。为此,门诊部结合“两讲两提”专项行动为群众办实事,不断优化门诊管理,如增加专科医生排班、增设机动诊室,及时根据患者需要动态调整、安排医生补诊。此外,启动互联网医院“云诊室”诊疗服务,实现线上咨询、问诊、处方开立与线下配送药品“一条龙”服务及病历快递服务,拓宽医疗服务模式。

  2021年10月起,为了解决疫情期间医生不能在“病房看门诊病人”的问题,缓解广大患者复诊难的问题,门诊办每天早晨公布门诊空置诊室情况,临床医生根据自己情况可申请临时出诊。

  该院门诊护士长陈素梅表示,门诊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方便患者的同时,还要遵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从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该院根据疫情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分诊流程,先后调整11次,从最先的2条通道调整为8条通道。为加强对特殊患者的关爱,特设4条绿色通道,服务婴幼儿、孕妇、行动不便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并且设立“长者就医绿色通道”“无健康码服务专用通道”,对未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工作人员及时给予手工填写流调表等方式协助,缩短老年人等候时间。

  在门诊部,不少患者都享受过志愿者的贴心服务,预检分诊处、缴费处、自助机柜台前,处处可见他们辛勤服务的身影,这是一支由党员干部带头组建的先锋队,为了缓解看病难,最大程度节省患者就诊的时间和精力,志愿者们默默奉献,彰显了党员志愿者心系群众的良好风貌。

  近日人们发现,除了原有的客服,在每天早上的8:00-10:00患者看病的高峰期,门诊客户前台还增加了2名护士长值岗,这是医院护士长服务前移了。该院运用护士长对医院熟悉、对专家熟知的情况,为就医群众提供更加专业、快捷的咨询导诊服务。此外该院将轮椅服务前移,摆放在门诊和住院部的入口各处,方便群众使用。

  破解检查难

  党建赋能跑出超声检查“加速度”

  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等候的陈女士显得颇为惬意,因为她发现做彩超检查不再经历漫长的预约等待。在这里,不仅中午和周末能正常检查,而且检查无需预约,当天、当班次就能安排!

  彩超检查等待时间长,是很多大型医院的通病,在一些医院,有些检查项目可能要预约到几天后甚至几个月才能做,而拿到报告后还得重新预约医生咨询。如此一来,患者看一次病可能要跑上两三趟,就医时间与成本大大增加。

  如何破解难题?在医院党委要求全院上下全面深化“两讲两提”,切实解决群众烦心事的号召下,市中心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及时把握患者超声需求,进一步调整各项举措,提升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工作人员提前到岗、中午加班加点坚持为当班次所有就诊者完成检查,周末医护、前台客服也照常上班,检查完成后,确保受检者30分钟内可拿到报告。

  为进一步优化市民就医体验,医院党委对承担拍X光、CT、MR(核磁共振)等检查工作的放射科也提出了提速增效的要求,放射科积极响应。在放射科党支部党员会议上,支部成员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掷地有声的誓言,让党员们深受鼓舞。在这种氛围感染下,科室全体人员拧成一股绳,及时制定并落实措施,跑出提速增效“加速度”。

  改善患者候诊环境、启用电脑叫号、自助胶片及报告打印、增设志愿者服务岗位、开通绿色检查通道……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能力,是支部引领科室团队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放射科团队牢记医院党委提出的工作要求,使机器和人员都充分发挥能动性,病人做检查的排队等候时间明显缩短。

  准确的检查报告关乎受检者的后续治疗,为减少对疑难和少见病例的误诊,放射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以“教学相授”模式助力规培教学。

  如今,CT室和MR(核磁共振)室接待患者的每日服务时长达17小时,周六日也开放三台磁共振,CT增强项目由原来的周六日服务20人增加到60人,每天中午也照常开展检查服务不停歇,已形成“无假日”“无午休”的概念。

  在检查项目全面提速增效的背景下,该院胃镜预约已由原来需1个月缩短至现在的3天,肠镜诊疗由原来最长等候3个月缩短至现在的3天左右。

  告别住院难

  “全院一张床”高效跨病区收治患者

  在市中心人民医院产科一区,因高危妊娠需要治疗和待产的孕妈妈们享受着全新“母婴之家”带来的温馨舒适感。升级改造后的产科一区“颜值”与“气质”都有了提升,而且从原来的20张床扩增到37张病床、6张待产床、2张接诊床,最大限度地满足惠州及周边地区高危孕产妇的住院需求。

  温馨的“母婴之家”,是医院党委通过深入调研,缓解高危妊娠孕妈住院难,打通重症孕产妇入院收治难“堵点”的又一生动呈现。该项目被医院党委并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具体项目狠抓落实。

  在大型三甲公立医院的所有病房,只要患者“扎堆”,往往出现“一床难求”窘境。市中心人民医院以“两讲两提”专项行动为契机,助力患者告别住院难。医院从党委层面进行统筹考虑,在“全院一张床”床位统筹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流程,对各病区的床位数进行制定和动态调整,促进床位资源配置最优化、使用最大化,让病人入院更畅通。与此同时,创新诊疗服务模式,如增加日间手术病种,计划在原来15个病种的基础上增加3个病种,可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周转率,让等待住院的患者减少等待时间,尽快入住。

  为解决跨区域患者收治难、住院难问题,该院推行“阳光病床”,由以往的“病人跟着医生走”转变为“医生跟着病人走”,在合理跨区调配收治病人机制运行下,跨区调配收治病人数量有所上升,至2021年,已收治上万人次。

  为破解基层群众住院难,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自2018年1月与博罗县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以来,截至今年5月,市中心人民医院累计派出24批次共86人次长期派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博罗分院开展工作。专家的下沉,大大提高了博罗分院住院患者的康复进度,缩短住院时间。

  据医务部主任吕一帆介绍,在有限的医疗资源前提下,提升诊疗服务效率有利于提高病床周转率。例如在患者入院前就规划好核磁共振等检查项目,缩短手术前不必要的等候时间;缩短手术麻醉时间,为手术患者加速做好术后康复,加速康复出院;医生、护理团队加强团队协作,加强监护治疗,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平稳康复等。“帮助患者早日出院与家人团聚,是全体医务人员的心声。”

  解决手术难

  最大限度为患者抢时间要空间

  作为集中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公立三甲医院,除本地患者外,还有不少外地患者专程到市中心人民医院预约专家做手术,手术等待时间长早已是让患者“头大”的难题之一。据悉,手术难主要体现在“住院手术排期时间长”“手术当天等待手术时间久”等方面,由于入院检查、手术排期等多个环节,非紧急患者往往在入院后难以第一时间安排手术。

  对此,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将“手术难”列入重点破解的群众就医难题之一,纳入党委深化服务型医院建设、为群众办实事的题中之义。经过实际分析,党委班子决定从精细化管理入手,提升效率,最大限度为患者抢时间要空间。

  吕一帆表示,医务部牵头多部门共同优化手术管理,建立手术室精细化管理体系。通过增加晚上和节假日加班的轮班机制,拓展预麻室功能,优化复苏室服务流程及扩大服务范围,健全岗位人员机动调配机制,实施“工分制”绩效考核等方式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每一场外科手术都离不开麻醉师的参与,为了给患者挤出更多的可预约手术时间,麻醉科实行工作日提前上班,以及晚上和节假日加班的轮班机制。

  日间手术室最大优势是“时间短,花费少”,能缓解“手术难”“住院难”,为减轻大手术室手术压力,加快手术周转,医院对原有的日间手术室进行升级改造,使得4间手术间达到万级,可承担全麻手术,并根据患者情况将一些手术时间短、平、快的手术安排到日间手术室。为提高日间手术流转速度,还在体检中心开设日间手术检查中心,实现日间手术患者手术前检查全流程服务,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院日间手术开展1005例,同比上涨250%。

  首台手术患者送手术室时间不超过7:45,接进手术间不超过8:05,手术医师入室时间不超过8:30,麻醉完成时间不超过8:40,手术开始时间不超过9:00……在遵循精准的“时间刻度”下,手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目前该院首台手术平均开台时间提前了30分钟,平均接台时间比原来缩短了15分钟,月均手术量增加100台。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刘乙端

  通讯员张娜妹 林斐

编辑:李影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