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钟先生的手机屏幕不慎摔坏,在网上搜索到一家维修店铺,号称“原厂配件,价格优惠”。钟先生联系客服后,对方热情地介绍了维修流程,并承诺只需支付屏幕成本价和少量手工费即可。钟先生觉得价格合适,便将手机寄了过去。
然而,手机寄到后,客服却以“屏幕损坏严重,需要更换更多配件”为由,要求钟先生额外支付高额费用,否则无法维修。钟先生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低价陷阱”,且去实体店咨询价格还没那么贵,但手机已经寄出,里面存储着大量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卡信息、身份证照片等,他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最终无奈支付了高额维修费用。
风险提示:
1. 低价陷阱: 一些不良商家抓住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以低价引诱客户,然后在维修过程中以各种理由临时加价,或者以“修不好”为理由,迫使消费者另外支付高额费用。
2. 安全隐患:手机中存储着大量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图片、银行卡图片等,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可能被用于诈骗、盗刷银行卡等违法犯罪活动,给消费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 责任界定困难: 由于网络维修存在地域限制,若维修后出现问题,消费者维权难度较大,责任归属不明确,容易引发纠纷。
广发银行惠州分行温馨提醒:
1. 维修要选择正规渠道:维修手机应尽量选择官方售后服务中心或信誉良好的正规维修店,避免选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黑店”。
2. 维权证据要保留:维修前应与商家明确约定维修价格、维修项目等内容,并保留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3.个人信息要妥善保管:不要将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信息存储在手机中,避免信息泄露造成损失。
4. 密码要定期更换:定期更换银行卡密码、支付密码等,提高账户安全性。
手机维修需谨慎,切勿贪图便宜而落入“低价陷阱”。选择正规渠道、保留备份数据、提高警惕,才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保障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