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苏东坡“炒红”过的那些名楼

  作为北宋最接地气的“全才”网红,苏东坡半世颠沛流离,一生诗情画意。三起三落的仕途经历让他有机会走遍大宋江山,留下诸多千古名篇。他题留的诗词文章和故事,形成了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历史记忆,千年来依然“加持”着那些名山楼阁。

  远景如画待君归——眉山远景楼

  眉州是苏东坡一生都念念不忘的故乡。远景楼是眉山建市后修建的第一个地标性建筑,楼高84米,13层,飞檐翘角,端庄典雅,登临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眉山远景楼 邓敏 摄

  1065年苏洵病故为父守制后,苏东坡就再也没有回过故乡。远景楼1078年开始修建时,任徐州太守的苏轼收到了眉州知州黎錞为此楼作记的邀约。苏东坡洋洋洒洒的一篇《眉州远景楼记》把家乡的民情风俗、人文渊源写了个淋漓尽致,让这座楼名声远扬,一举成为大宋的“打卡”圣地。

  这篇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乡愁,苏东坡详细介绍了眉州“以西汉文词为宗师”,乐学善思的文风,“尊吏而畏法”的民风,“合耦相助”团结友爱的乡风,但对远景楼的景色语焉不详。因为他没有见过此楼,一切都是他想象来的,他还解释道:“我对远景楼依稀可以想象,却无法写得详细,希望将来归老故乡时能登上此楼,再来提笔作赋。”

  当前,眉山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有古韵的建筑、有记忆的街区”。苏东坡曾渴望亲自登临的远景楼,屡毁屡建,历经千年仍是这个城市的地标之一。

  望断西湖是此楼——杭州望湖楼

  北宋熙宁六年(1072年),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与杭州太守陈襄结伴游览西湖,先坐船游湖,再上望湖楼观雨、喝酒。在望湖楼上酒酣之际,苏东坡写下了《望湖楼醉书》。望湖楼因苏东坡的诗句“加持”从此声名远扬。

  清雅是望湖楼的特点,登上楼去,在鸟语花香中,泡一壶龙井依窗远眺断桥上的游人如织,白堤上的桃红柳绿,可畅想那场夏天骤雨突临的东坡趣意。

  先贤无觅余黄楼——徐州黄楼

  在今天徐州市的黄河故道之南,有一座古朴美丽的楼阁,整体是歇山式重檐仿宋建筑,高18米,外观两层,内三层,与周围现代化的高楼相比,略显小巧。

  熙宁十年(1077年),苏东坡调任徐州,率领当地军民战胜黄河洪水后,在徐州东门城墙上建楼。因古人笃信土能克水,楼便被涂上黄土,故称为黄楼。

  苏轼亲自题写了“黄楼”二字匾额,并将苏辙所写的《黄楼赋》书写刻成碑文立于楼中,表达着驱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

  高楼聚景德乃兴——德兴聚远楼

  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送长子苏迈到德兴任县尉,受邀登临聚楼远楼。当万千景致汇于眼前,一路行来的苏东坡心情复杂,感受良多,写下了“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的诗句。

  宋高宗十分欣赏苏东坡的诗句,特赐“聚远楼”金匾,黄庭坚、马廷鸾、赵孟頫等名士纷纷来德兴登楼赋诗。由此,聚远楼闻名遐迩,被世人誉为江南名楼。如今的聚远楼已成为旅游景区,碧瓦朱柱,斗拱重檐,前瞰凤凰湖波,远眺茅山绵延。

  蓬楼翠阜起仙阁——登州蓬莱阁

  蓬莱地理位置特殊,风动,流云奔涌;风停,云薄天青。据历史记载,这里是世界上出现海市蜃楼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蓬莱阁于嘉祐六年(1061年)初建,选址顺应了丹崖山势的抬升,主阁坐落于山巅。从东、西两侧登梯而上,似是凌空飞渡,一览海阔天空。

  1085年,苏东坡被任命为登州知州,他登临向往已久的蓬莱阁,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海市诗》:“蜉蝣一梦千年过,八仙从此阁中留”。苏东坡巧遇了传说中的海市蜃楼,记录下这一难得的天象奇观,而蓬莱阁则因为他的足迹与诗情从此誉满天下。

  二江合处展新楼——惠州合江楼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北宋绍圣元年(1094),59岁的苏东坡因宦海党争贬谪惠州。

  惠州坐拥“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丽胜景。苏东坡住在合江楼,开篇写下了“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两江交合,楼门大开,山水之间的袅袅云气就尽收眼底。

  苏东坡这位“大V”对合江楼的题咏,使合江楼成为惠州的文化地标。历代名士曾络绎不绝地来登楼题咏打卡,但再也没有吟咏合江楼的诗篇能超越苏东坡的意境和高度。

  惠州合江楼 钟畅新 摄

  数百年岁月沉浮,合江楼屡经兴废,东坡谪居过的合江楼早已湮没在尘世间。2006年,惠州市政府重建合江楼,水东街一带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登楼极目四望,两江四岸广厦林立,灯火绚烂,西湖旖旎。(眉山日报 邓敏)

编辑: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