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速度,是区域腾飞的翅膀。作为城市新动脉,高铁更像是一座城市跳动的脉搏,擎动整个城市奔涌向前。赣深高铁,历经5年建设正呼啸驶来,自江西赣州一路南下途经河源,进入惠州境内首个站点——位于博罗县麻陂镇的博罗北站。
一子落地,全盘皆活。赣深高铁博罗北站,带给当地的不仅是时空距离的骤缩,更是百姓生活的巨变,是社会发展的飞跃。麻陂镇,从曾经的“偏居一隅”迈入“高铁时代”。
作为高铁北站属地乡镇,这个同时“坐拥”高铁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乡镇,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高铁带来的重大机遇,“走出深闺”打造全域城乡一体化深度融合的“高铁新镇”,麻陂镇积极抢占发展先机,赶乘“高铁时代”东风,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赣深高铁博罗北站。
关键词:圆梦
从征迁到梦圆 高铁乘风而来
博罗北站东临麻陂河,距麻陂镇圩镇约3.5公里,是赣深高铁在惠州境内的3个站点之一。今年3月,博罗北站成为新建赣深高铁广东段9个车站中首个完成铺轨的车站,车站轨道全长1361.84米,设计为2台4线,8组道岔。预测年旅客发送量近期40万人次、远期60万人次。
翻开惠州地图可以发现,麻陂镇位于博罗县东北部,北与石坝镇接壤,南与杨侨、观音阁等镇相连,属低丘陵地形,该镇生态自然资源丰富,镇内鸡笼山、红女湖水库、罗坑径水库等自然资源风景独特、风光迷人,麻陂鸡笼山村还是全广东唯一一块成片状的有被喻为“植物界的活化石”的龙虾花的地方。多年来,麻陂一直低调蛰伏,波澜不兴。
2016年,官方确认赣深高铁将在惠州境内设站,博罗县麻陂镇——博罗北站就是其中之一。一石惊起千层浪,随着博罗北站的动工,如火如荼的建设给麻陂镇带来勃勃生机,开启一个全面联通的新时代。
然而,建设初期并非一帆风顺。博罗北站从征地拆迁到落地建设,背后是多年来,镇村组干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披星戴月、攻坚克难,凝聚了麻陂人逐梦高铁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
“我们的征地过程可以用峰回路转来形容。”麻陂镇委副书记、镇长张健对于高铁征地工作记忆颇深,他回忆道,在征地刚刚开始时,很多村民由于对高铁的情况还不够了解,对于高铁主线及站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后来,经过征地工作组耐心细致地解释,群众了解到高铁对当地经济的积极带动作用后,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群众在还没有拿到征地补偿的情况下,积极提前交付土地给高铁主线作建设使用。张健感慨地说:“这深深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给我们推进高铁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信心。”
麻陂镇鸡笼山。 图片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关键词:交通
加速融入广深“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设施配置的完善,麻陂镇的交通运输条件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镇区范围内有惠河高速、广河高速和京九铁路,以及国道过境,赣深高铁博罗北站的建成投入使用,将使得麻陂镇的交通路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缩地有术,一如神话”。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通车后,南昌经赣州到深圳的铁路最快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9.5小时缩短至3.5小时左右。博罗北站投入使用,意味着麻陂镇也将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如今,从麻陂镇到深圳市甚至只要30分钟左右,到香港仅需1个小时左右。“这对于麻陂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真正成为湾区后花园,具有极大的区位优势。”高铁,将彻底改变麻陂的发展逻辑。
为实现博东片区各镇交通与赣深高铁博罗北站无缝对接,博罗县也在积极谋划。“目前,广河、惠河两条高速的连接线正在建设,观麻路将拓宽成双向四车道、205国道拓宽成双向六车道正在设计中,惠河高速拓宽也在年前启动。”张健对于麻陂未来发展信心满满。随着麻陂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将为来往的人流、物流、车流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体验,加快融入广深“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不仅拓宽对外交通网络,对内也在不断优化交通路网,五年来,该镇投入1629.56万元完成全镇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工程建设31.7km;投入793.4万元完成自然村村道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工程建设21.9km。
作为首先享有高铁红利的乡镇,麻陂镇迎来了交通区位的跨越式提升,也加速了该镇前进步伐。当前,该镇党委、政府紧抓赣深高铁项目带来的新机遇,把麻陂镇打造成为融商贸服务、生态宜居宜游为一体的“产城人”融合发展高铁新城。
关键词:项目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 凝聚发展“动力源”
“路通百业兴,发展劲头足”,赣深高铁的通车,为麻陂镇加上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质”的飞跃。为了抢抓发展机遇,搭乘高铁的“快车道”,在赣深高铁建设之初,麻陂镇就在谋划、对接,如何利用发挥这条铁路的优势,下好“先手棋”。
近年来,麻陂镇抢抓“双区”建设机遇,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不断壮大镇域经济实力。五年来,促进了伟德、祥浩两家企业增资扩产;成功引进了亿仕达玻璃幕墙、国泰溢联科技、骏民食品等项目。
“赣深高铁博罗北站在建设过程中,也吸引了许多企业的目光,比如我们2022年的重点项目——骏民食品(广东)有限公司,建成后预计年屠宰生猪75万头,年产值可达1亿元。”张健介绍,该镇将抓好现有企业增资扩产,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切实增强投资后劲,为项目提供“保姆式”温暖服务,落实项目专班制度。
目前,该镇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惠州市祥浩实业有限公司将投资扩建博罗县甜玉米产业园项目,博罗县伟德线路板有限公司新建项目将于2023年6月投产,两个项目均已进入施工阶段。国泰溢联科技项目、亿仕达玻璃幕墙生产线建设项目、骏民冷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完成一期土地摘牌。5个项目投资总额约12.53亿元,用地规模约13.54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产值约达12.9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生税收总额约7750万元,预计能提供就业岗位2600个。
未来,麻陂镇将继续带动现有企业发展,瞄准“两个三角洲”精准引项目,同时切实抓好项目报批、征地、拆迁等关键环节服务工作,想方设法争取用地指标,加强闲置土地盘整利用,全力解决项目落户建设的瓶颈问题,推进亿仕达玻璃幕墙项目和骏民食品等项目落地,加快投产进度。
关键词:乡村振兴
高铁“号角”推动乡村蝶变换新颜
清晨的阳光洒在博罗县麻陂镇塘尾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9个鲜红的大字在村道边格外醒目;硬化了的乡间道路,连接起附近村组;绵延的农田里,稻谷麦田迎风摇摆;田野里百合花盛开,玫瑰花茁壮成长……麻陂镇塘尾村,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偏僻山村,经过多年发展,从省级贫困村逆袭为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塘尾村是麻陂镇开展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始终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以促农增收致富为中心,狠抓农业产业发展,引进有洪湖村光伏发电、洪湖香蔬果专业合作社、洋田村田记水稻专业合作社、塘尾村人间稻、懿泽缘养龟、斗鱼养殖、金腾葡萄园、玫瑰花种植基地、百合花种植基地等项目。目前全镇有农业专业合作社26家,家庭农场53家,通过“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模式,有效带动了周边种植户和养殖户参与到项目中,带动村民、贫困户就业,人均年增收约2万元。
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也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一条条水泥路宽敞干净,一面面文化墙色彩夺目,一盏盏路灯排列有序……走进麻陂镇,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景象。自2018年以来,该镇共投入3.5亿元开展乡村振兴,全面完成13个村“干净整洁村”创建,并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5个,镇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投入2300多万元完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建设、全镇14个村(社区)卫生站标准化建设率达92.86%、投入809万元完成216户农村危房改造惠民工程、投入7560万元开展河道治理工程、全力推进“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麻陂镇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大事庄严托起,尽最大努力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营造了和谐、舒适的人居环境,使这片土地处处暖流涌动,和风劲吹。
赣深高铁让梦想照进了现实,在奋进“十四五”开局之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历史节点,强力推动麻陂镇持续增强乡村振兴。
该镇将扎实推进“一镇一业”骏民食品项目建设,并做优做精以洪湖香蔬果和新村三黄鸡、宝溪茶油等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力争每年至少申请一个“一村一品”项目,到2025年底扩大到5家以上,引领带动乡村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同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将麻陂打造成博罗乡村振兴的样板。与沿东江经济带、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优势互补、协调共进,通过全方位的比学赶超,“比”出优势短板,“学”出举措办法,“赶”上先进标兵,“超”越舒适区间,实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展望
示范“带”动 农文旅融合谋划发展新篇
《博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将交通物流体系作为博罗参与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大力畅通交通物流体系,优化发展环境,积蓄发展势能。麻陂镇等将充分利用赣深高铁博罗北站的辐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打造绿色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文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
目标已确定,蓝图如何绘就,麻陂镇将如何利用区位优势以及高铁辐射效应,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麻陂镇的答案是,以第三产业(农旅、文旅项目)为牵引,下大力气打造起博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的增长极。
“麻陂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长深高速、广河高速路均在麻陂镇设有出口,赣深高铁博罗北站落户麻陂更是为麻陂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张健介绍,高铁通车后,麻陂镇牢牢抓住发展机遇,着力打造好麻陂镇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做好镇域“一张图”建设,全面提升麻陂镇乡村旅游和服务水平,同时在完善好博罗北站通站大道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基础上,联合博东片区的石坝、观音阁、杨村、杨侨等镇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博东片区乡村旅游游客集散点,构建起博东片区乡村旅游大格局,助推博罗县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示范“带”动。按照市委和县委的要求,参照市县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做法,坚持“美线强点、连点成片、以片带面”和“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工作思路,麻陂镇将在全镇范围内重点打造“诗画田园·洪洋碧水”“美丽圩镇·红女古街”“红色印记·古韵山溪”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勾勒出该镇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诗画田园·洪洋碧水”以洪湖村为核心区,立足洪湖村现有旅游资源优势,将艾埔水、麻陂河、金湖河串珠成链,辐射洋田、新村、艾埔、金湖、坳头垅等村打造沿河碧道水系景观带。示范带紧扣田园生活主题,结合洪湖村的花花世界、诗画田园旅游基地,洋田村的农耕体验馆,以及各村的农耕田园、特色民宿、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等建设,逐步探索休闲、旅游、度假等产业模式,将原先美丽乡村碎片化打造变成系统化的景观,把各个行政村单打独斗式的建设变成连片成带的整体开发。
“美丽圩镇·红女古街”以红女湖水库为核心区,连接红女广场、麻陂圩镇、横茜、三科和宝溪等片区,打造湖光山色、古朴圩镇风景示范带。“红女”是麻陂镇一种精神文化符号,62年前,由300多名麻陂妇女组成的娘子军,在此修筑了一座库容达300万立方米的红女湖水库。“红女精神”代表着坚韧、勤劳、质朴、无私。示范带将突出“红女精神”,规划依托红女湖山水景观优势,打造水乡文化休闲旅游特色带。示范带将镇村联结,为实现镇村连片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抓圩镇“四沿”区域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国道205线、麻陂河沿路等重要路段,抓好农房管控风貌提升,以传统客家风情为主题,围绕农旅产业发展开展美丽圩镇建设。
“红色印记·古韵山溪”以曲潭、塘尾为核心区,辐射鸡笼山村、宝溪村,结合博罗东江纵队在曲潭设立博东片区第一个党支部遗址,打造以红色旅游文化和原始森林为基础的示范景观带,同时利用鸡笼山村石角水沿溪片特有的1亿年前中生代白垩纪时期“植物界的活化石”——龙虾花,和古道上的四品官员下马石等历史底蕴,打造一条环状的山溪绿道。这一条示范带将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推出红色旅游路线,让游客可以瞻仰红色遗迹,聆听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前辈。同时覆盖塘尾村森林公园、“米社”民宿、葡萄园、百合花基地以及惠州市国营鸡笼山林场等主要节点,节点间通过绿道、景观、产业等相连接,实现示范带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旅游标识标牌、村庄长效管理和旅游服务质量等相一致,将美丽村落与景区景点融合联动,串珠成链。
飞驰而过的赣深高铁大大拉近了“眼前”与“远方”的距离,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占据赣深高铁惠州站“桥头堡”的麻陂镇,已踏上新的征程。带着速度与激情,带着梦想与希望,麻陂镇人民将搭上一趟又一趟开往春天的高铁,逐梦远方,让当地百姓在通往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甜。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陈惠娴 李敏 贺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