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联社区成立“爱心商家联盟”,调动社区慈善资源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塘布村成立养蜂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新澳社区打造老兵志愿服务队伍,为社区服务注入一股新力量……大亚湾区民政局继续创新社工参与社会治理模式,初步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服务模式,有效盘活社区各方资源,汇聚形成合力,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
新澳社区战旗志愿服务队的退役军人志愿者在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宣传。
共建共治
党建引领,爱心服务送到家
凭爱心卡可以到爱心理发店免费理发,在爱心口腔医院可以享受免费治牙,家里电器坏了可以到爱心专卖店免费修,孩子们可以在爱心琴行免费学习古筝课程……这是大亚湾区西区新联社区的“爱心商家联盟”给社区群众带来的便利服务。
为满足社区特殊群体多元化的需求,2020年6月起,新联社工站开始实施“爱心商家联盟”项目,并探索出“党建引领+民政统筹+社工推动+商家参与+居民互助”的社会治理模式。在大亚湾区民政局党委、社会组织党委的领导下,以“爱心商家联盟”为平台,整合一批热心公益、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心商家,为社区独居空巢老人、高龄老人、残障群体等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优质普惠服务。自“爱心商家联盟”项目运作至今,有30多家爱心商家入盟,服务近2000人次。
去年以来,大亚湾区继续创新社工参与社会治理模式,推动“三社联动”向“五社联动”转型。如今,社区志愿者的积极性和社会慈善资源被充分调动,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如,新惠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创新推出了“四事分流、三层一议、N社联动”的“4+3+N”一体化社区治理新模式;小径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地区发展模式下的志愿者协同社区治理模式等。
乡村振兴
精准服务,助力村民创收
去年6月,蜂蜜、荔枝大量上市时期,大亚湾区西区塘布村一户村民家的蜂蜜和荔枝遭遇滞销。得知这一情况后,塘布社工站立即介入,通过在微信群及朋友圈发布,呼吁社工及爱心人士伸出援手。经过转发,不到1个小时,这户村民家的荔枝和蜂蜜就被抢购一空。
这是大亚湾区社工通过“五社联动”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去年,该村驻村社工站打造了“一只蜜蜂引发的乡村振兴梦”项目,依托塘布村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联结村内蜜蜂养殖户及喜爱蜜蜂的人,搭建蜜蜂养殖交流平台,成立养蜂组织,建立养蜂示范基地,探索蜜蜂公益养殖模式。经过努力,去年社工助力当地养殖户售出蜂蜜数百余斤,售出荔枝、龙眼数千余斤,帮助村民获益数万余元。同时,该项目在助力发展当地养殖、种植业务的过程中,与农户一起,将收获的农产品按一定比例赠予村内困难家庭、老人等,进一步彰显公益价值。
在四面环海的海岛渔村东升村,去年4月,驻村社工在村委会干部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在村里启动了“东升渔女”渔家文化传承及创收赋能提升项目,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传播渔家歌舞、服饰、美食等渔家文化,提升困难妇女群体的自主创业能力,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该项目不仅组建了网络直播带货团队,还形成了“东升渔女”品牌宣传标识,开通了“东升渔女”直播间和“东升渔女”商店,东升村渔女创业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
志愿服务
社区主题服务活动丰富多彩
社区儿童防溺水宣传、青少年体能训练、大规模核酸采样……去年以来,在大亚湾区澳头街道新澳社区开展的系列社区服务活动中,都可以见到一支身穿迷彩服的志愿服务队伍,他们是由退伍老兵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
去年,新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了“战旗行动·退役军人特色服务模式探索项目”,该项目以“党支部+社区+社会组织+物业+业主代表”的多方联动模式,为社区退役军人打造“互联网+”服务平台,让退役军人成为一股强壮的、优势的社区服务力量。目前,这支“战旗志愿服务队”有40多名退役军人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获得社区居民连连称赞。
“这两年深刻感受到社区服务更好了,社区经常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更热闹、更温暖了!”在大亚湾区霞涌街道小径湾社区,今年60多岁的刘阿姨高兴地说,小径湾社区在社工的组织下成立了文艺社团,她和朋友们不仅经常一起跳舞,还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生活过得很充实。去年10月底,小径湾社区还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站。截至目前,该服务站已服务社区居民及游客3000余人次。
据了解,大亚湾区民政局加强社区志愿者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作,以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资源,增强社会治理力量。截至去年底,全区已培育成立245个社区社会组织队伍、9家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培育成立61支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发展社区志愿者8500多人。
五社联动
●社区
●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者
●社区志愿者
●社会慈善资源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沈胜
相关新闻
防疫一线“夫妻档”
老党员令狐富强经常同妻子一起参加防疫志愿服务
惠州日报讯 (记者匡湘鄂)“我是一名老党员,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责任和义务协助社区做好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3月18日下午,在大亚湾区西区德惠社区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点,老党员令狐富强和妻子丁佩琴,都身穿黄马甲在现场做防疫志愿者,一刻不停地指引排队群众扫码、维护现场秩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这对“夫妻档”志愿者成为大亚湾区众多防疫志愿者中一抹亮色。
今年58岁的令狐富强是山西运城人,是一名石油工人,有着30多年党龄。因女儿在深圳上班,他去年内退后便和妻子南下来到大亚湾区西区定居。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看到社区有一支志愿者队伍,便和妻子双双申请加入,社区有什么志愿服务活动,夫妻俩都会积极主动参加。尤其是今年春节以来,在社区开展的防疫宣传、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等疫情防控工作中,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请打开粤康码,保持一米线距离往前走……”在核酸检测采样点,令狐富强守在查看粤康码的卡口,查看每位排队群众的粤康码。一边查看,一边叮嘱群众注意排队距离,他始终保持着彬彬有礼、和善可亲的语气。丁佩琴则在排队入口处,手持喇叭来回走动,提醒排队群众“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排队”。
“每次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令狐大哥夫妇都来做志愿服务。今天从早上到下午,中午只吃个盒饭也没休息,令人非常敬佩和感动。”德惠社区干部严影静感慨地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幸亏有一批像令狐夫妇这样的热心志愿者,每次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都有五六十名社区志愿者主动报名来协助。
据了解,德惠社区是大亚湾区有名的“志愿服务社区”,目前有志愿者300多人。去年,该社区荣获惠州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