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的村道两旁,大红灯笼挂上枝头;“四小园”里,鲜花绽放瓜果飘香;运动场上,青少年在切磋球艺,还有村民踏着节奏轻快起舞……走进江南街道七联村,这样美丽和谐的场景随处可见。
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江南街道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1+3”乡村治理体系,用党风带动良好民风家风,在党支部引领下,创新推出“红黑榜”评比、全民义务劳动和数字化智能乡村治理新模式,有效破解乡村重建设轻管理的难题。在此基础上,该村正积极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村民参与修建登山步道。
强化党建引领,探索“抱团”治理新路径
“以前这里道路坑洼,遍地野草,很多人都不愿意来。经过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后,现在建成了休闲步道,村民散步有了好去处。”日前,在七联村津头湖村民小组一条铺着鹅卵石、旁边种植了绿化花木的步道上,村民老高兴致勃勃地领着记者参观游览。
党员干部上门走访动员村民自觉落实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要求,维护公共区域卫生环境;开展“环境整治党员先行”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代表利用周末带头清理村道巷道、鱼塘水沟等公共区域;党员先锋队与村内的低保户、单亲家庭等困难群众“一对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尽快落实整治要求……近年来,针对七联村容易出现的突出问题,江南街道制定乡村治理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并压实各方工作职责,变过去分散式治理为“抱团”治理,蹚出了一条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乡村治理路径。此外,街道还下派督导组长期驻村督促整治行动有效开展。
“现在村里治安和市场秩序好了,很多投资方也愿意来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也逐渐增多。”江南街道农业农村办主任黄少腾说。
“四小园”设立管护者
在乡村治理工作中,七联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引导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自觉参与到乡村各项建设中来。
一个细节最能体现这一点。在推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七联村清理利用闲置地,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因地制宜打造各类“四小园”。记者留意到,每个“四小园”都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管护者的姓名。“这是我的一份责任,既然是管护者,就要真正起到作用。”上梅湖人大主题公园的管护者林小羽说,许多村民都会和他一起维护公园的环境,平时主动除杂草、捡垃圾等。
除了设立环境管护者,七联村还制定了“义务劳动”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卫生家庭标兵户评比“红黑榜”等机制,充分调动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维护村里的环境卫生。如今,行走在七联村,只见村道干净、村容整洁,一个个美丽庭院星罗棋布,村民们脸上闲适惬意,时有游客闻讯而来体验美丽乡村生活。
津头湖小菜园。
信息云广播和监控无缝覆盖
“全体村民请注意!从即日起将进入森林防火重点期,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戴口罩,勤洗手,减少病毒进家门……”日前,七联村党总支部书记林志恒在手机软件上动动手指,输入几行文字,村里装上的“智慧大喇叭”立刻就以标准的普通话广播出去。“有了这个大喇叭,没有手机的老人和小孩都可以及时了解村里的信息。”林志恒说。
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截至目前,七联村共安装了16组“智慧大喇叭”,并配套安装视频监控数量达141件的智慧平安设备,基本实现村主干道全覆盖。信息云广播、监控无缝覆盖,有效减轻了村委安防、宣传等工作压力,村委综合治理水平也逐步提升。“晚上出门更有安全感了!”智慧平安设备一经投入使用,就得到村民的称赞。
据介绍,接下来,江南街道将辅助七联村充分运用好智慧平安设备载体,广泛进行政策宣传、文化传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七联村智慧党建、政务公开、平安乡村等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并推行“互联网+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同时,将“积分制”引入乡村治理,让乡村治理由无形变有形,使“软约束”有了“硬抓手”,不断“兑”出文明乡风。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陈浩民 吕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