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讯 (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严学东 许建辉)当前,惠城区秋植农作物已陆续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是产量形成和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粮食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惠城区农技推广中心聚焦“百千万工程”,以开展秋季农技行动为抓手,组织农技“轻骑兵”适期适时到田间地头和农科试验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指导,“把脉问诊开良方”对症施策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为秋季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技术服务。
每到一处,技术人员均详细查看和了解农作物的长势以及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墒情管理等情况,并建议有关农户要因地制宜做好栽培管理,促进晚造农作物稳产增收。
当前大部分晚稻已进入灌浆结实阶段,一些抛(插)较迟的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区农技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提醒,入秋后天气转凉,农民要根据实际情况抓好田间管理。比如应采取干湿排灌措施,防止后期断水过早,以利养根保叶;根据苗情,适施壮粒肥或根外追肥,以减少包颈、提高结实率;同时,通过调控水分、喷施叶面肥、喷水防干冷、风后补肥、病虫害防控等措施防风御寒。
农技人员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严学东 摄
近年来,区农技推广中心以农科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不断培育农业优品良种。在芦洲镇芦村村建设水稻试验示范区约30亩,引进种植丝苗米、糯稻、黑米、航天水稻等优新品种;在汝湖镇沙洲尾村,4亩大豆和20亩番薯试验示范区里,大豆、番薯新品种长势良好,产量高、品质优;马安镇马安村玉米试验示范区共10亩左右,开展玉米复合间套种试验、甜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等。
小贴士
目前,花生、大豆、番薯等作物逐步进入后熟结实或膨大阶段。农技人员提醒,要保持田间湿润,预防早衰,以利壮果结实或薯块膨大;要根据农作物植株的长势,进行平衡施肥、合理管水和综合防控病虫害;适时清理农田排灌沟渠,做好冬种备耕,为冬季农业生产夯实保障基础。同时,落实科学管理措施,做好晚造水稻、玉米、大豆和番薯等良种良法试验示范,以筛选并推广适宜在惠城区种植的良好品种。
(谢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