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惠州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宣讲走进惠城
让党的理论在千家万户落地开花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工作,日前,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惠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宣讲培训会走进惠城区。
活动中,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名专家教授走进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镇街文明实践所开展了5场精彩的宣讲培训,教授们以小切口阐述大道理,内容兼具政治高度和实践深度,听众受益良多。
参与培训的人员包括惠城区委有关负责人、宣传系统和党史研究领域工作人员、各镇(街道)分管宣传工作的负责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负责人以及来自惠城区各行各业的16支宣讲队领队和宣讲员。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原院长张丰清以“辉煌党史”为主题开展党史宣讲培训。
以“特色讲堂+网红阵地”绽放理论宣讲之花
据了解,今年4月,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惠州文明实践结对共建正式启动,双方以结对共建为契机,充分利用高校优质资源,依托惠州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专家团队到惠州市开展不少于30场基层理论宣讲,帮助惠州市培训一批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助力基层理论宣讲品牌打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惠州中心城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工作中,惠城以“特色讲堂+网红阵地”,绽放出了理论之花。依托“1+16+N”宣讲队伍,组建了134人的宣讲团,编写“有故事”“接地气”的宣讲教案,到广场上、榕树下、小巷中、企业里等宣讲党的政策,打造了“云讲堂”“楼宇讲堂”“榕树讲堂”“绿茵讲堂”“湖畔讲堂”“小区讲堂”“乡贤讲堂”“文化讲堂”“球场讲堂”“红色讲堂”等十大各具特色、接地气的文明实践讲堂品牌,真正让大家愿意来、坐得住、听得懂、学得会。
此次惠城区专场共开展5场宣讲培训,分别在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桥东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江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龙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汝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
宣讲培训兼具政治高度和实践深度
活动当天,记者来到惠城区行政中心1号楼737会议室。此次培训主讲人是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原院长张丰清,他以“辉煌党史”为主题,全面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他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接地气的案例,将党的理论融入群众生活场景,课堂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与此同时,在其余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李敏,教授、副院长练庆伟,副教授、原副院长蒋正峰,讲师、博士缪燚晶等专家学者分别从全面从严治党、党员修养方面,在各自研究领域进行理论宣讲。
大家纷纷表示,授课内容丰富、宣讲主题鲜明,既有理论阐释、又有案例剖析,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其中一位从事宣传的工作人员表示:“上课时,教授对毛泽东语录的讲解令我印象深刻,毛泽东的言论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张教授的讲解,让我对党的历史、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我们今后的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据了解,今年2月5日,党中央发布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修好党史这门功课,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行动上积极落实,将党史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海浪表示:“修好党史,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在学习党史中坚定信仰信念;要树立大历史观,在学习党史中领悟党的创新理论;要着眼时代担当,在学习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他鼓励从事党史宣传教育的干部要不断增强自身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争当新时代党史学习的宣讲员、领学人,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学好党史,坚定发展信心,点燃干事创业激情,不断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
此次宣讲培训为惠城区带来了高水平的理论宣讲,双方进一步加强了校地合作,合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惠城千家万户中落地开花,实现“1+1>2”的效果。未来,惠城区将继续深化与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合作,不断提升基层理论宣传水平,充分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基层理论普及中的作用,切实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叶文青 通讯员梁晓婷 郑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