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举办农企培训暨政银企对接活动

原标题:

引金融之水灌企业之田
惠城举办农企培训暨政银企对接活动

  为大力提速“百千万工程”实施,规范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2024年惠城区农业龙头企业培训暨政银企对接活动在汝湖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举行。

指导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和项目资金使用。

  记者从中获悉,近年来,惠城持续加大对辖区内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举办龙头企业培训暨政银企对接活动,目的在于指导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和项目资金使用,让农业企业在“管钱”和“用钱”上更符合规定,协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并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有针对性地推出涉农贷款优惠政策,壮大农业经营主体。

  接下来,惠城将针对企业需求邀请税务、市场管理等部门专家培训授课,同时,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龙头和骨干企业的培育力度,强化政策支持和落实,搭建政银企等合作平台,协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未来,惠城区将着力推进《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方案》落地,给予惠城农业龙头企业更多专项资金扶持,对成功申请“粤字号”品牌企业给予补助,助力惠城农业企业做大做强。

  “管钱”“用钱”要更符合规定

  “政府对涉农项目都有明确的绩效评价和跟踪审计,作为惠城区农业龙头企业,我们在财务管理和项目资金使用上都要更加规范。”惠州市惠正青华会计师事务所所长邓中青在授课中向各位企业代表介绍。课程围绕“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和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各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和监测工作注意事项”“涉农贷款优惠方案政策”三个主题开展。

  记者从现场获悉,之所以侧重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和项目资金使用规范,是因为近年来,各级财政持续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对于涉农项目补贴有了更明确的规定和监管。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一方面是政府方“牵起”企业的“手”,引导企业加强内部财务管理,规范经营管理流程,朝着政府扶持项目资金规范使用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当起企业读懂政策的“讲师”,鼓励惠城农业龙头企业与政府积极沟通对接,帮助农业企业加深对相关扶持政策的理解,厘清农业龙头企业申报流程和监测工作注意事项,助力企业顺利申报各类贷款贴息项目。

  多项贷款贴息惠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

  今年初,惠城区召开了“惠城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上为惠城2023年获得区级农业龙头企业的9家企业进行了授牌,向全社会释放关心农业企业、苦干实干、聚力前行的鲜明信号。

  “近两年,我们指导企业争取了市级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补助金额227.7万元,受益企业达22家次,主要帮助企业用于产品研发、企业经营、技术引进等方面。”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服务中心主任张玉臣说。

  据介绍,除市级补贴外,还有一项省级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项目帮助各地培育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贴息贷款,使其能够购置先进的农业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该项目普惠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全面推进‘主官在线’‘企呼速办’‘无事不扰’机制,畅通企业申请补助资金咨询、办理渠道。”张玉臣说,接下来,针对区级及以上龙头企业认定、品牌展示展销和人才培养等,惠城也正在制定具体举措并积极推动落地实施。

  据悉,惠城区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方案。未来,将聚焦支持惠城农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品牌建设、产销宣传推广、科技创新、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金融政策扶持、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经营主体申报、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技术推广奖等方面,进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企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进一步提升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企业定制涉农贷款优惠方案

  “我们在与企业对接过程中,发现个别种养类农业企业,没有太多固定资产可用于贷款,新品种引进和市场拓展面临较大压力,所以我们针对农业企业实际需求,向银行提出了信用贷款的方案建议。”惠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金融如水,扶持如渠,引金融之水,灌企业之田。惠城区农水局搭建政银企三方沟通平台,拉起企业和银行金融机构的“红线”,为企业定制涉农贷款优惠方案政策。针对惠城农业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定制化推出涉农贷款优惠方案政策,以降低贷款门槛、利率和简化程序等形式,切实帮助企业纾解贷款资金难题,延伸金融服务的触角,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支持,助力农业企业茁壮成长。

  农业龙头企业是全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接下来,惠城将聚焦产业带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推进惠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引导企业入园发展,切实解决用地难问题,不断培植壮大特色优势项目,走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道路,打造更多种养、加工、休闲观光三产融合场景,大胆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推广订单帮扶、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带动方式,盘活农村土地,整合农村的资产、劳动力等资源,创新方式方法,解决农业用地不足、劳动力匮乏、农民就业难的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叶文青 通讯员陈家柱

编辑:洪东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