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每个地方都有优秀的非遗文化,需要我们传承。”昨日上午,惠东县文化馆二楼小影厅传来阵阵惠东渔歌和客家山歌,原来,这里是“惠众核谐”杯——2023年惠东县第二届“非遗少年说”非遗故事演说比赛的总决赛现场,经过2个多月的选拔,20位选手脱颖而出参加总决赛,年龄最小的仅6岁。
此次活动由惠东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惠东县教育局主办,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惠东县文化馆、中广核惠州核电有限公司和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共同协办。
本次活动加入更多渔歌曲目展示
“惠东渔歌是流行于港口、巽寮、稔山、盐洲等地的渔村传统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制作腊味是我珍贵的童年回忆,我要为家乡的非遗产品代言。”惠东渔歌、腊味制作技艺、客家山歌……比赛现场,20位小选手身着传统服饰,手持特色道具,活灵活现地给观众展示了惠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非遗少年说”非遗故事演说比赛现场。
经过精彩角逐,最终林珮涵的《渔歌悠扬 传承有我》获得一等奖;林芷柔的《山歌唱出好兆头》、肖皓柔的《肉香四溢,“腊”成非遗》、卢嬿兮的《惠东擂茶制作技艺》获得二等奖;叶紫渲的《天籁之音——惠东渔歌》、罗巧惠的《多祝山歌劳动情》、叶嫱的《惠东擂茶》、黄予昕的《增光舞龙,舞出美好生活》、林思佑的《走进非遗——元宵舞龙》、周宸琳的《惠东渔歌 传承有我》获得三等奖。
“加入更多的渔歌曲目展示,带动更多人关注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参赛选手林珮涵说。
“这是孩子第一次参加‘非遗少年说’比赛,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能让大家更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参赛选手叶嫱的家长黄秀丽说,孩子展示的是惠东擂茶制作技艺。
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数量排名全市第一
“惠东非遗百花放,齐心继承源远长。”参赛选手林芷柔用客家山歌的形式唱出对家乡非遗文化的心声。据了解,惠东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非遗文化资源丰富。该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6个、市级非遗项目17个、县级非遗项目35个。囊括的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数量排名全市第一。
“丰富的非遗文化孕育了精彩的惠东少年。”评委老师宋冰清感慨这届选手们的演说形式更为成熟。
“通过演说我们看到这些传承在惠东文化根脉里的基因更加生动、鲜明且富有生命力。中广核惠州核电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核电建设示范项目,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支持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广核惠州核电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的活动,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语言文化体验,让更多孩子讲好惠东的非遗故事,传递惠东的优秀乡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惠东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罗运锋说,惠东将继续把“渔歌进校园”“非遗少年说”等项目打造成当地文化品牌,积极助力惠州市的文化事业发展。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通讯员刘苏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