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薯!本周四惠东有薯王争霸赛
同去下田挖“金蛋”,解锁多种吃薯姿势,当个快乐薯民
每年春节前后,惠东县冬种马铃薯便迎来繁忙的收获季。在稔山镇老坑村的田间,马铃薯收获机穿梭作业,薯农戴着手套将一颗颗金黄饱满的马铃薯分拣、装箱、装车,田垄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品牌效益
冬种马铃薯面积8万多亩
“得益于良好的气候,今年马铃薯的品质不错。”惠东县马铃薯协会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全县冬种马铃薯面积8万多亩,亩产约6000斤。
“惠东县种植马铃薯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如今面对全国多地种植冬种马铃薯的情况,我们要继续做好品相、口感优势,改良土壤,做好科学引导、开拓更多市场。”惠州市展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石孙说。
“今年我们合作社覆盖了周边100多家农户,最近正是收获高峰期,抢抓农时将马铃薯送进冷链仓储中心,销售周期能延迟到5月份,同时有助于维持市场价格,增强种植户的信心。”惠东县奕强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贺奕群说。
农户在采收马铃薯。
近年来,惠东县依托“惠东马铃薯”国家地理标志品牌,通过精准市场策略逆势突围,利用冬种春收的时间差,填补北方市场空档期,产品远销武汉、上海及东南亚等地,同时开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进驻大型商超等提高效益。
惠东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标准化种植,扩大“稻-稻-薯”轮作模式,实现耕地保护与效益双赢。同时,进一步了解马铃薯企业需求,联合国家科技特派团开展品种研发,应对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科技赋能
马铃薯也可制成“米”
在惠东县旭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深圳的生产车间内,随着金黄的马铃薯不断倒入原料口,经过数道程序后,金黄的“米粒”不断被生产出来。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于去年开始关注马铃薯米这个项目,并投资数百万元引入了生产设备,“今年1月11日正式投入生产。目前只是试试市场反应,后续再加大生产力度。”目前日产量仅3吨左右。马铃薯米瞄准的是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养生市场,高端的产品目前每公斤售价可达33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赋能产出的马铃薯米让马铃薯深加工有了广阔的天地。
近年来,惠东县通过科技赋能全力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在冬种马铃薯品种方面,惠东县注重加强与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先后引进、筛选和推广了高产优质冬种马铃薯品种。
惠东冬种马铃薯迎来丰收。
参照国际国内行业标准,惠东县制订了《惠东县马铃薯综合技术标准》,建立了1万亩冬种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并于2018年设立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专家工作站”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示范合作基地”,为该县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惠东县还大力推动“惠东县冬种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发展,该项目是集马铃薯薯片(条)、薯米的生产加工及仓储、物流、交易等于一体的综合型项目。项目立足惠州地区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质量好的优势,开发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延长冬种马铃薯产业链,并错开旺季销售高峰,促进马铃薯销售,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政府搭台
马铃薯文化节现场活动丰富
惠东县以薯为媒,以节扬名,政府搭台,薯农唱戏,举办马铃薯文化节,提高公众对惠东马铃薯的认识,扩大马铃薯之乡惠东的知名度,并广拓渠道,加强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促进马铃薯销售。
2025年惠东县马铃薯文化节将于2月20日上午在惠东县铁涌镇小屯村举行。此次活动由惠东县人民政府主办,惠东县委宣传部、惠东县农业农村局、惠东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惠东县铁涌镇人民政府、惠东县马铃薯协会承办。
惠东冬种马铃薯迎来丰收。
此次文化节现场活动丰富,设置了马铃薯文化展览区、惠东农产品展区、马铃薯采收体验区、马铃薯烹饪展区、马铃薯直播带货区、马铃薯速写区等。市民朋友可以在现场体验马铃薯采收、品尝马铃薯的多种烹饪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上午将举办“全民薯王争霸赛”,主办方邀请惠东种植马铃薯的农户,将种植个头最大、品质最好的马铃薯带到现场进行比拼,决出“薯王”。评委将根据马铃薯的外观大小、重量,对其进行现场综合评审打分,给前3名颁发证书和奖金。
这场集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农业推广于一体的盛会,诚邀广大市民前往惠东县铁涌镇小屯村参加,一同沉浸在“薯”香四溢的欢乐氛围中,共享丰收喜悦。
相关链接
惠东马铃薯简介
惠东马铃薯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惠东县种植以来,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该县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
目前,惠东县有3个冬种马铃薯专业镇(铁涌、平海和稔山);“惠东马铃薯”获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惠东县马铃薯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惠东县获评“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称号;“惠东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于2022年11月7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核准注册。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赖金朗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蔡伟健
图片 惠东县马铃薯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