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400人学习非遗传承保护利用
惠州日报讯 (记者洪鹊儿 通讯员刘苏谊)为推动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独特价值,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日前,惠东开放大学邀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廖志涛为乡镇、社区干部和村(居)民小组干部等400多名学员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利用,助力惠东乡村振兴工作”讲座。
讲座以“理论——实践——问题——对策”为主线,结合惠东实际,系统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突出惠东县通过制度创新、活动推广和产业融合,将非遗保护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
“我们将继续开展非遗普查工作,摸清我县非遗家底,挖掘一批,保护一批、申报一批。同时,在此呼吁加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提升全民保护意识,实现非遗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廖志涛说。
本次讲座不仅为学员提供非遗传承保护利用工作的新视角,还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对非遗传承赋能乡村振兴的深入思考。接下来,惠东县将继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和活态传承,开展富有时代性的民间文化艺术创作、演出、比赛等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据悉,截至2024年,惠东县成功将惠东渔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九龙峰谭公庙醮会、凤舞、舞鲤鱼、元宵舞龙、西来古刹祈福、惠东盖子狮6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梁化蓝氏集艺馆斗牛狮、稔山长排盖子狮、铁涌盖子狮、铁涌尖米山歌等17个;同时,公布了高潭明姜、惠东客家山歌、龙形拳等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2个;成功申报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名、省级3名、市级12名、县级5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