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社区工作者防疫连轴转 “白+黑”“5+2”成常态

    近期,深圳、东莞等地疫情形势复杂,毗邻深莞的惠阳区防疫压力不言而喻。白云社区、松岭社区是淡水街道规模最大的两个社区,居住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上门核酸采样、回复居民信息、填报疫情数据、布置全民核酸检测点……工作繁重,“白+黑”“5+2”已成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常态。

社区工作者织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松岭社区

  24小时待命,下班时间说不准

  “年初三到今天都没有休假。”淡水街道松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燕浩说。

  “现在从深圳回惠州要隔离吗?”3月21日,深圳全市解封,不少深惠通勤市民纷纷来电咨询松岭社区。像这样的电话,社区工作人员肖美琴这两天已经接了几十个。

  松岭社区下辖小区40余个,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足足3万人。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疫情防控工作。有时候一忙起来,肖美琴和同事都顾不上吃中午饭。

  虽说是“早八晚八”,但其实是24小时待命,什么时候下班说不准。5个工作人员,工作量大,有时遇上市民不理解、不愿意配合防疫的,肖美琴和同事们还要为此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长期作息不规律,精神紧绷,前些天肖美琴体力不支累倒了。

  今年2月的一天晚上8时多,松岭社区接到揭阳市确诊病例同车厢密接者协查函。该社区工作人员黄晓惠立刻打电话联系,告知将派专车将其送往酒店隔离。但是,该名重点人员认为自己全程佩戴口罩,连厕所也没上,不会被传染,对于隔离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后来,黄晓惠和同事们再打电话,他就不接了。直到凌晨一点多,他的家人才联系上他,一番劝说之下,他终于愿意接受社区管控。

  白云社区

  每天三四百人需纳入社区管控

  两部手机,24小时开机。一部用来和同事联系,一部用来添加隔离人员微信,收集资料建档,每天回答他们提出的不同问题。这是淡水街道白云社区党总支部委员、居委会副主任杨永达的工作日常。

  广西百色、东莞大朗、深圳福田……广东相邻省份、惠州周边地市疫情一波波发生,惠阳区接连通报发现密接者,这让负责社区防控工作的杨永达几乎没有时间喘息。

  白云社区是淡水街道规模最大的社区,管辖区域3万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高达5万多人,毗邻深圳,防控难度极大。“我们社区最高峰居家隔离的人数达到1100多人。”杨永达说。大年初二,白云社区排查发现辖区某小区有确诊病例密接者,立即对该小区实施临时封控管理。2月2日到2月4日,连续封控七八个小区。最近这段时间,每天都有三四百人需要纳入社区管控。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是发现红码人员,社区‘三人小组’就得马上出动。”杨永达说,他常常半夜被电话吵醒,然后立刻从被窝里爬起,一忙就到天亮。

  一天凌晨3时,杨永达接到云景花苑发现广州确诊病例密接者的通报电话。他迅速出动,临时封控小区。他和淡水街道防控办工作人员3人,分别守在小区大门口、停车场和密接者所在楼栋,等待医护人员、派出所民警赶到。

  防疫工作繁重,杨永达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家人不太理解,通常一个电话就把他从孩子身边抢走,每当这个时候,8岁的儿子会说:“又是密接啊。”杨永达的心中满是对儿子的愧疚,但是他深知,面对疫情防控,自己身上承担着责任,他不能有丝毫懈怠。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庄灏 通讯员房荣利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