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公共卫生人员缺乏 人大代表:招聘培养对口人才

  惠阳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部分已达到省、市年度基本绩效目标,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新生儿访视率等均达90%以上。在疫情防控预警响应上,制定疫情防控“1+N(33个)”应急处置预案,平时实行“一办(区防控办)+17个工作专班”联动模式,战时迅速转换到区、镇、村一体的扁平化指挥机制,切实做到以较小代价实现较好防控效果,全区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这是记者7月13日从市人大代表第一小组调研惠阳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及疫情预警响应机制建设情况的活动中了解到的。

医疗机构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健全体系

  组建急性传染病类卫生应急队伍筑牢筑实防线

  近年来,惠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15间,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5间、社会办医疗机构335间、村卫生站150间、卫生所1间,全部村(社区)均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部分已达到省、市年度基本绩效目标,其中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新生儿访视率、早孕建册率、产后访视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肺结核患者管理率均达90%以上。

  惠阳公共卫生应急体系逐步健全,组建了惠阳区急性传染病类卫生应急队伍,建成区级物资仓库和应急装备专用仓库,筑牢筑实惠阳急性传染病卫生应急防线。同时,成立区级流调溯源工作专班,组建专业流行病学调查队伍293人,实现全区9个镇(街)分六片区全覆盖包干流调机制,实行三级梯队分工,24小时应急待命。在联防联控上,建立惠阳区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长效动态高效的联络沟通、信息共享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新冠肺炎疫情处置流调“三同时”工作顺利开展。

  在疫情防控预警响应机制建设方面,惠阳制定疫情防控“1+N(33个)”应急处置预案,健全一个时刻准备、一键转换的指挥体系。平时实行“一办(区防控办)+17个工作专班”联动模式,落实每日会商研判,统一调度医疗救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三大应急队伍,保持应急机制24小时响应。战时迅速转换到区、镇、村一体的扁平化指挥机制,提级“区领导带专班”,区委书记、区长“入群”实时部署工作,激活“报警吹哨+力量集结+合署办公+定时例会”的战时状态。

  惠阳疾病预防控制和检测预警水平持续提升,共建成10间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实现基层医疗机构100%覆盖。上线运行疫苗流通和接种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疫苗追溯管理全省联网使用。同时,全区共建成7家新冠病毒PCR检测实验室,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覆盖全区。

  代表建议

  招聘专业对口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并长期培养

  市人大代表在调研中认为,新发传染病和输入性传染病威胁日益加剧,惠阳区流动人口数量大、流动性强,部分重大传染病如乙肝、肺结核等防控形势严峻。惠阳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卫生检验与检疫等专业人才较为缺乏,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需求。特别是基层单位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卫生应急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

  部分市人大代表反映,基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强,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对传染病的早期辨识和筛查能力不足。医防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医防融合还有很大空间,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相互联动还不够紧密,院前急救速度与重大疫情防控需求还有差距。

  市人大代表刘晓彤建议,鉴于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建议选派区级医院专业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挂职,参与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等,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到区级医疗机构跟班学习,促使基层医疗机构整体能力、专科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提升。

  市人大代表方快发建议,2019年全国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约6.4人,而惠阳还不到2人,说明惠阳公共卫生人员缺口很大。建议重新审定各类卫生事业单位内部职能岗位配置,从编制上统筹优化,从机制上健全考评和落实政策,最大限度稳定人才队伍。卫生系统培养人才需要很长时间,公共卫生人员应该稳定且专业对口,目前很多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是护理专业或其他专业,思维上有差距,专业上有距离,建议惠阳招聘专业对口的人才并进行长期培养,立足于基础,着眼于未来。

  惠阳区表示,将建立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责清单制度,将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纳入对医疗机构监督执法、绩效考核和医院等级评审内容。同时,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二期、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建项目、市第六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区中医院迁建项目和镇(街道)医疗机构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许文昌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